?你知道敢稱“東北第一城”的是哪里嗎?沈陽、大連還是哈爾濱,其實都不是。而是一座低調(diào)的五線城市,她就是遼寧遼陽市。遼陽是東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擁有2300多年歷史,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近2000年一直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zhèn),努爾哈赤還曾在此建都,比沈陽更早成為滿清都城。
東北黑吉遼三省,總共有280多個縣級行政區(qū),但截至目前,也只有7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除了三座省會城市外,還有齊齊哈爾市、吉林市、集安市和遼陽市,今天就來說說遼寧省除了沈陽之外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陽。
山南水北為“陽”,古人往往擇“陽”而居,因為更加溫暖舒適,遼陽既是如此,歷史在此延續(xù)兩千多年,留下無數(shù)文化古跡和歷史傳說,漢有墓、遼有塔、明有城、清有都……
“漢有墓”指的是在遼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漢魏壁畫墓,這些壁畫墓始于1700年前漢末三國時期,當時諸侯割據(jù),社會動蕩。公孫氏割據(jù)下的遼東郡則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較快,喪葬之風盛行。公孫氏的子孫在此統(tǒng)治五十余年,留下了大量的壁畫墓群。
遼陽漢魏壁畫墓群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被發(fā)現(xiàn),迄今共發(fā)現(xiàn)20多座,由于古墓已回填或不開放,所以最方便的還是看看遼陽博物館旁邊的遼陽漢魏壁畫墓館。
歷史文獻中記載的遼東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狀況較少,而這些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壁畫內(nèi)容豐富,色彩鮮艷,反映了遼東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狀況,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旁邊的遼陽博物館當然也不能錯過,常設(shè)展覽就叫做“東北第一城”,可見遼陽歷史文化的底氣所在,旁邊拱門上的襄平,是遼陽的古稱。
博物館內(nèi)的將軍塑像叫秦開,燕昭王二十八至三十三年(約前284年至前279年),燕派大將秦開奔襲東胡,使“東胡卻千余里”,又進擊箕氏朝鮮,“取地二千里”,然后在遼河流域設(shè)置遼東郡,同時置襄平縣,郡、縣治地均在襄平城(今遼陽市老城區(qū))。可以說秦開是遼陽的開創(chuàng)者。
遼陽博物館里的釋迦牟尼佛誕生立像還挺有意思,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遼陽博物館一帶也是遼陽老城區(qū)中心所在地,這里匯聚了三座博物館,除了以上兩座,還有一座遼陽民俗博物館。
遼陽民俗博物館原為彭公館,是東三省官銀號總辦彭賢的私宅,建于1921年,占地2萬平方米,是一座三進四合院,有住宅、花園和果園。
彭公館也是遼寧境內(nèi)保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古典民宅建筑之一古色古香,雕梁畫棟,在東北地區(qū)并不多見。
“遼有塔”指的就是遼陽的標志性建筑遼陽白塔了,遼代崇佛建塔,現(xiàn)存遼塔都有八九十座,遼陽白塔是一座典型的遼塔。
遼陽白塔體量巨大,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項四部分組成,高達70.4米,是一座八角十三層的實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磚塔,這種外形就是典型的遼塔造型。
遼陽白塔在白塔公園,看白塔的時候不要錯過了白塔公園內(nèi)的兩座小建筑,一座叫做滿鐵圖書館舊址。滿鐵就是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取代沙俄占領(lǐng)東北南部地區(qū),成立滿鐵負責南滿鐵路以及沿線鐵道附屬地,這座圖書館就是在遼陽建立的圖書和情報機構(gòu)。
當時白塔下有座遼塔旅館,1931年9月17日,“九一八”事變的兩大主謀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就在遼塔旅館對事變進行了最后的密謀商定,18日晚10時20分,日軍向北大營出擊,“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今天遼塔旅館已經(jīng)不存在了,滿鐵圖書館作為“九一八”事變密謀地展覽館。
白塔公園內(nèi)還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你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座現(xiàn)代建筑,其實并不是。日俄戰(zhàn)爭后,日軍將白塔公園內(nèi)原有的古廟拆除,修建神社祭拜日俄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的日軍。1915年,又進行了改建,現(xiàn)存的這棟建筑便是日本關(guān)東軍修建的日本神社附屬房。
“明有城”指的便是東京城,明天啟元年(1621年),也是后金天命六年,努爾哈赤宣布從老家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遷都遼陽,這就是位于遼陽的東京城。
努爾哈赤在打下遼陽后,沒有住進原有的遼陽城,而是選擇興師動眾新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東京城,同時還把祖墳遷到了遼陽,但在東京城僅待了三年多,努爾哈赤再次遷都到當時只有遼陽城一半大小的沈陽。由于時間太短,現(xiàn)在的東京城僅剩一座天佑門。
上面說到努爾哈赤把祖墳也遷了過來,這就是今天的東京陵,位于遼陽東京陵村。
當時努爾哈赤是命族弟鐸弼等從赫圖阿拉老城將自己的祖父、父親母親、妻子、長子、伯父、弟弟和兒子等人的墳?zāi)苟歼w到這里,如今僅存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墓園、長子褚英墓園、庶母弟穆爾哈齊及其子大爾差墓園三座墓園,總占地面積3320平方米,在清朝諸陵中規(guī)模最小,僅有山門、碑亭、寶頂和繚墻。
“清有都”,也就是指遼陽曾做過后金的都城(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都城就是東京城。
在清朝,遼陽還有不少知名的歷史人物。乾嘉時期的“關(guān)東才子”王爾烈就是遼陽人,他是乾隆三十六年二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乾隆皇帝稱贊他“文壓三江”,就是當時全國文化最發(fā)達的江蘇、浙江、江西三地。
還有一個更有名的人物和遼陽也有關(guān)系,他就是寫下《紅樓夢》的曹雪芹,曹雪芹出生在南京,祖籍是遼陽,老城中的吳公館被作為曹雪芹紀念館,當然,曹雪芹可能一輩子也沒去過遼陽。
在遼陽,還有一座百年歷史的哥特式教堂——遼陽天主教堂,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后,遼陽城中和沙嶺教會的教堂及所有設(shè)施均被毀。
義和團運動結(jié)束后,教會開始了重建工作。1903年,蘇斐理主教派郭若望神父到此地傳教并重建教堂,1913年,法籍雒化民神甫對教堂進行了增修。如今這座120多年歷史的教堂仍在使用中。
遼陽是當之無愧的“東北第一城”,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曾親率大軍攻克遼東城(今遼陽),遼太宗耶律德光改遼陽為南京,作為遼代的陪都,明代的遼陽城是東北最大的一座要塞,后金時期努爾哈赤遷都遼陽,那時候的遼陽,依然是東北最大的城市,一座遼陽城,貫穿整個東北歷史。
時過境遷,今天的遼陽,已經(jīng)從“東北第一城”淪落為五線城市,人口150多萬,GDP不過千億,大概也沒有多少人會把遼陽作為旅行目的地,但這里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想探尋東北的古代史,影響中國的近代史,歷史名城遼陽是不容錯過的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