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哪吒浴火歸來。
截止2月8日,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突破70億大關,
不僅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第一,
也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第一,
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哪吒 1+2”總票房目前已超100億,
是中國影史上首個100億票房締造者。
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續集,
“哪吒2”用時5年多完成,
團隊人數多達4000多人。
締造這個傳奇的,
是人稱“餃子”的80后導演楊宇。
他的人生經歷就像電影中的“哪吒”一樣,
一步步打破別人的成見,扭轉自己的命運:
他從一個藥劑師,
失業啃老三年多,轉行做動畫,
終于實現自己的理想。
導演餃子接受一條的采訪
5年前,《哪吒1》上映前夕,
一條曾經采訪導演餃子,
他個性低調、務實,帶著小幽默,
最享受安安靜靜地搞創作。
有媒體預測,《哪吒2》可以讓導演從中獲得超一億的凈利潤分成,
網友們紛紛為他感到開心:“讓他多賺!這樣我們才能趕快看到《哪吒3》。”
撰文:莫竣威、陳子文、Kiki
對于一個愛和自己“死磕到底”的導演來說,過去5年是又一場漫長痛苦的修煉。
《哪吒1》的成功,并沒有讓餃子獲得任何超額的自信。曾經有觀眾說,“《哪吒》是國產動畫的天花板”,這樣的評價讓他始料不及,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制作《哪吒1》時,餃子曾笑稱自己“肩負著全村人的希望”,如今,新的問題來了,當數億觀眾給予了全新的期待時,一個人要如何超越自我?
《哪吒2》的參與者擴大到4000多人,可以說,囊括了國內最優秀的一批動畫師的身影。特效鏡頭的數量陡增至第一部的幾倍,甚至超過第一部鏡頭數的總額。
仙界、人類、妖界的關系盤根錯節,配角數量龐大、戰斗場面之多,讓特效難度瘋狂飆升,其中有30多個鏡頭達到“S級”的難度。
“指數級”增加的投資,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一旦票房失敗,將會給餃子個人和投資方都帶來致命打擊。而過去幾年尤為特殊:投資方的現金流壓力太大了。
和片中的哪吒一樣,餃子也處在持續地自我懷疑與自我重建之中。
為了還原“大軍壓境之勢”的磅礴,團隊在場景中填充了百萬級的角色,硬件的承受力一下拉到了極限;想要設計出“水淹陳塘關”場景里水浪滔天的真實質感,一群藝術生提前去學習了流體力學。
面對繁復浩大的工作量,餃子時刻提醒自己心無旁騖,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把關。
相比《哪吒1》,《哪吒2》里多出了一大群異常豐富的小角色。土撥鼠、章魚將軍、鶴童、鹿童……這些“小角色”,也許相貌古怪,有著各種各樣的弱點,但比起那些表面上仙風道骨、實則道貌岸然的神仙卻要可愛真實得多。
“對抗成見和命運”,是一個古老而普世的話題,但在第二部里,餃子讓它又走得更深、更遠。
這一次,哪吒抗爭的不僅是個體命運,而是世界整體的運行規則。當他看到仙魔之間只有一線之隔、既得利益者欺世盜名的偽善真相之后,他必須接受幻滅卻又不陷入虛無,勇敢地站在“善”的一邊。
令人鼓舞的是,哪吒不服,他的自由意志比天高。他一如既往地解構威權,挑戰“非神即魔”的二元對立,也學會接受自己身上的復雜。
在這個層面上,《哪吒2》是現實主義的。今天的年輕人,也在同樣體驗著對“系統性不公”的憤怒和無力,在迷茫中艱難地尋找現實的解藥。
導演餃子本人,首先是個影迷。
他看過的電影上千部,當我們問他,最喜歡哪一部,他不帶想地報出一溜: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全系列、宮崎駿全系列、押井守全系列、大友克洋全系列、皮克斯全系列、迪士尼全系列、老港片全系列、卡梅隆全系列、斯皮爾伯格全系列……
初中的時候,餃子家里買了一臺彩電,老爸就把原來那臺黑白電視機放到他的房間,這變成了餃子少年時代的寶藏。
那個年代,地方臺經常在夜晚放一些盜版的老電影。少年餃子就會在臥室里面假裝睡覺,把燈關了,然后偷偷摸摸地把電視打開,看一些香港電影、美國大片。“我記得第一次看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就是在這個電視機看到的。”
父母來“巡房”,他一聽到有腳步聲,就趕快拿被子把電視屏幕遮起來,等他們走了,揭開繼續看。初中的每個晚上,他基本都是這樣跟父母斗智斗勇之下過來的。
《打,打個大西瓜》片段
高中后,現實讓餃子收斂了。“想當一名漫畫家,但漫畫養活不了自己啊,掙扎也沒用。”高考時,餃子“踏實”地報考了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藥學院。
原打算安安穩穩當個藥劑師,沒想到大三時,因同學推薦了一款三維軟件MAYA,餃子開始自學做動畫。他下載了網上很多其他人的作品,跟自己做的一對比,覺得自己做得不賴,相信能靠此找到工作。“如果能用自己的愛好賺錢養活自己,那就是人生最大幸福嘛。”餃子堅定轉行。
再到2004年,他從廣告公司辭職,專心在家搞創作。《打,打個大西瓜》,一搞就是3年8個月。
“想想那段時間其實挺苦的,沒有受過專業培訓,沒有老師,沒有資源和人脈,一個人亂碰亂撞。”
因為技術有限,這段紙牌沖鋒場景讓餃子制作時非常痛苦
“那個時候我的電腦內存只有768M,根本制作不了相對復雜的CG場景。只好征用朋友的高配置電腦,可還是渲染到內存溢出,最后沒辦法,我只好開著MAYA的窗口,一幀一幀地手動渲染。”
后來父親去世,全家只依靠母親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
在成都這樣的地方,不做穩定的藥劑師,在家啃老搞動畫,免不了被人覺得不務正業。
“當時我一個人天天悶在家,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同學來看過我。最后他走的時候,給我留了一句話:你好自為之吧。我感覺到他對我挺失望了。但當時我只是覺得:我的作品還沒做完啊,他還沒看到而已。”
不得不說,餃子的心理素質很好,他明白著急也沒用,這就是做動畫的規律,急不來,只能耐著性子慢慢磨。
在親朋好友的閑言碎語中,支撐餃子走過來的,除了他自己的意志力,更離不開母親的理解。
一個大好青年,三年八個月悶在家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母親卻對他沒有任何怨言。當初她還說服了觀念較為傳統的餃子父親,讓他同意兒子轉行。
她給予兒子真正的理解、包容和愛。有母如此,餃子怎么舍得讓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他把對母親的一些情感挪到了李靖身上。
餃子憑《打,打個大西瓜》獲得多個獎項
因此,2019年的哪吒說,“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餃子讓哪吒的反抗,轉為在家人的支持下,突破既定命運、實現自我認同。
這個“反抗目的”的轉變,除了是餃子從自身體驗出發的真實表達,更與當下中國廣大年輕人的心理產生共鳴。
在餃子看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再有明確的對立面和反抗對象,更多的焦慮可能來自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迷茫、對實現自我價值的困惑。”
而年輕人的訴求和審美,代表著這個時代。可能這也是為什么不少網友高呼,這屆哪吒才是中國真正的朋克。
餃子的第一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主題十分符合國際審美——反戰。
2009年,《打,打個大西瓜》做出來后,餃子把它傳到網上。越來越多人去加他QQ,問他索要這條片子。當初對他說“你好自為之吧”的朋友,也終于明白了他到底在干啥。
“大西瓜”一路斬獲多項大獎,包括在2010年的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中拿下國際競賽單元最高獎項“評委會特別獎”,餃子受到全球認可,一戰成名。
“餃克力動畫工作室”的初創成員
他成立了自己的“餃克力動畫工作室”,但面對的現實情況,卻并沒有什么好轉。
國內動畫行業整體格局混亂,在接受了一次險被騙的投資、幾次不靠譜的合作后,餃子還是得靠接廣告外包維持生計。
轉折發生在2015年,在北京剛創立的動畫電影廠牌彩條屋的CEO,給遠在成都的餃子打了個電話,雙方終于達成共識,沉下心來好好做一部長片,一部中國動畫電影。
“餃子”的名字也改了,從做《打,打個大西瓜》時中西結合的“餃克力”,改成“餃子”。
哪吒的設計手稿,造型反復修改了100次以上
從一個自學成才、單打獨斗的的創作者,到需要掌控全局的商業電影導演,對餃子來說,這段經歷著實痛苦。
劇本寫了兩年,制作近三年,5000多個初版設計鏡頭、1400多個特效鏡頭,60多個團隊、共1600人參與。
到最后那大半年,實在來不及了。上映時間已經從原定5月推到7月,不能再延了,不然資金鏈要斷、公司要支撐不下去了。
怎么辦?只能死磕。
“我有時工作到凌晨四、五點鐘,不然再晚第二天判斷力急劇下降,無法確認各個團隊的進度。也根本不敢生病。”
“團隊內好些人都通宵過。前段時間大家討論996非常熱烈。然后我們的員工一聽就說:哇,好羨慕996啊!什么公司待遇這么好,好想去啊。”
人物的動作設計由餃子親自上陣
更痛苦的是,不僅是要趕工,餃子還死摳質量,細微的瑕疵都不能放過。甚至有的連續動作,還要一幀一幀地過,放大、死摳。
請不起動作指導,他就親自上陣,齜牙咧嘴地示范動作,“我也沒有學過表演,但還好我是個影迷。”
真正的作品高于一切。這樣的熱忱和意志,讓人感嘆,引人自省。
不僅是他自己,團隊里的每個成員都為了電影傾盡全力。
餃子曾經把申公豹的特效外包給一家公司制作,動畫師做了兩個月依然過不了,最后辭職,把制作推回給餃子團隊。當餃子找到新的公司做申公豹特效時,發現正好就是那個辭職員工去的新公司,老板說:聽說你對這項業務很熟悉了,那還是你來吧。最后,同一個動畫師,死磨活磨完成了特效制作。
餃子在談到與外包團隊的合作時,也曾提到一點讓人揪心,“好多團隊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想要證明國產動畫,想讓動畫人更有自豪感,所以寧愿虧損也加入了我們的項目。”
雖然故事讓人津津樂道,熱血得令人感動。但不可忽略,這樣的工作方式,是超負荷的。
第一部《哪吒》動用1600人,讓全國大部分動畫公司來做,并不是一件驕傲的事,實則“被逼無奈”。這是因為中國動畫工業的不成熟,所以只能采用人海戰術,用不夠專業的方式去合作。
各個公司標準不統一,軟件不統一,從業人員的水準參差不齊,不同團隊間需耗費巨大的溝通成本。
而在國外,特效、藝術、動作等等,每一個部分都有電影團隊自己的專人負責。動畫導演提了需求后,往往有幾版方案可供選擇。
《瘋狂動物城》劇照
一些大型的美國動畫制作公司,甚至會僅僅為了某一部電影中某特定場景的質感,耗巨資去開發一套專門的軟件進行制作。比如《瘋狂動物城》,一開始團隊就開發了一個“肌肉系統”,只為了制作出更真實的肌肉感,讓一些大型動物看起來更有力氣。
觀眾們熱烈期盼的,未來會不會像“漫威宇宙”一樣,有一個屬于中國的“封神宇宙”的出現?
過去幾年時間,我們目睹了“國漫崛起”的全面到來,導演田曉鵬新作《西游記之大圣鬧天宮》,導演不思凡的《大護法2》,一、二部都備受好評的《雄獅少年》……
用《哪吒2》里的原話去解答這個問題也許再適合不過:“一切皆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