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1月14日,德國政府借口“巨野教案”,在棧橋強行登陸侵占青島。德占青島時期,在青島構筑的軍事要塞主要是炮臺、堡壘和塹壕三部分。除多座永久性與臨時性海防、陸防炮臺外,還修建了五座永久性步兵堡壘,位于浮山之西、太平山之東,自前海至海泊河口,分布于6公里長的步兵防線,分別是小湛山堡壘、小湛山北堡壘、中央堡壘、臺東鎮堡壘、海岸堡壘。1914年日德青島之戰中,這些工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五大堡壘,后來被叫做一號到五號炮臺,至今老青島人還是這么稱呼。
這五座炮臺都在社么位置呢?現在還有嗎?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看一看~
德占青島市區火力防御示意圖
日本人繪制的《青島要塞總攻擊圖》中,標注紅圈的五座炮臺。
查閱相關歷史資料,一到五號炮臺的叫法亦是由來已久。1934年,青島市工務局出版的《青島名勝旅游指南》中就有介紹。
昔年德人防御工程,除青島山、太平山、團島及匯泉角,均有德人建筑堡壘遺跡外,尚有第一、二、三、四、五各號炮臺。
第一號炮臺建于湛山,第二號炮臺建于仲家洼東南約距二百九十公尺之處,第三號炮臺建于仲家洼村東。此三炮臺,南北并列。適在市區第一區之極東部,附近之道路有炮臺路,東向至亢家莊,西北向至仲家洼,東鎮,南向經湛山北路、湛山大路,至市內。
第四號炮臺建于太平鎮之東南,位于市區第三區之北部,附近有炮臺路、大成路。
第五號炮臺,位于市區第三區之北部,在海泊河岸、武林橋南,附近有蒙古路、沈陽路。
第一、二、三、號炮臺至市政府須經炮臺路、湛山大路、文登路、萊陽路、太平路、青島路,距離七千八百七十公尺。第四號炮臺至市政府須經大成路、臺東一路、登州路、大學路、黃縣路、湖南路,距離四千四百八十公尺。第五號炮臺至市政府須經蒙古路、華陽路、遼寧路、熱河路、江蘇路、沂水路,距離四千六百公尺。
一號炮臺
德軍第一步兵堡壘,即一號炮臺,原址位于今市南區鹽城路北段東側。
小湛山堡壘(一號炮臺)
鹽城路北段
一號炮臺舊址,曾做過軍械倉庫使用,如今也已無處可尋,因這片位置多屬于軍事管制區或部隊小區區域,無法查看實際情況,它與其他區域內的炮臺一樣,深埋于地下了。
二號炮臺
德軍第二步兵堡壘,即二號炮臺,位于現鎮江路48號海軍干休所內,因位于小湛山的東北方向,也稱“小湛山北堡壘”。
小湛山北堡壘(二號炮臺)
2012年炮臺i遺址舊影(周川老師提供)
二號炮臺由大、中、小三個堡壘組成,主堡壘內部分上、下兩層。
如今的二號炮臺舊址局部(于濤老師提供)
二號炮臺是保留較為完整的德軍防御堡壘,2014年,炮臺一部分曾遭施工單位野蠻破壞,直到十年后方才按原貌修復。
仲家洼炮臺
仲家洼炮臺舊址基本保存完好
德軍在第二號步兵防御堡壘和第三號步兵防御堡壘之間的第五號警戒哨所后側,同時修建了兩座大型步兵掩蔽部,以供德軍在防御塹壕后面進行休整之用,后來被稱為仲家洼炮臺。
仲家洼炮臺的舊址位于今云溪路12號大院,遺跡尚存。
三號炮臺
德軍第三步兵堡壘,即三號炮臺,位于現鎮江路以東,寧夏路以北,鎮江支路以南合圍的大致區域。
中央堡壘前的防御電網
雖然防御布置堅固,但在1914年11月7日的日德青島之戰中,日軍就是強攻下了三號炮臺,才打開了德軍嚴密的步兵防御陣地。
鎮江路與寧夏路交界位置
三號炮臺如今早已是舊跡難尋
從寧夏路一側的老手表廠,再從鎮江路拐到東面的鎮江支路,沒發現當年的炮臺遺址舊跡,鎮江支路南側一片居民樓,北邊多是被改造的老廠房。
四號炮臺
德軍第四步兵堡壘遺址,即四號炮臺,大致位于今鎮江路、延吉路、南口路合圍的大致區域。
鎮江路與延吉路交界
日德青島之戰,臺東鎮上德軍炸毀的大炮。
日德青島之戰資料中介紹,1914年11月1日,日軍進攻德軍四號、五號堡壘被擊退。11月4日,日軍進攻二號、三號堡壘,也沒有成功。11月6日晚10時左右,日軍強行進攻四號堡壘,德軍損失17人,日軍損失百余人后被迫撤退。11月7日拂曉時,日軍強行占領了三號堡壘才突破德軍當時設置的防御線,德國在炮彈用光之后,將大炮炸毀。
延吉路與南口路交界
當年,德軍以損傷17人的兵力導致日軍損失百余人的四號炮臺,早已深埋在海信某小區下面的某個位置,蹤跡皆無。
鎮江路曾叫炮臺路,《膠澳志》中,炮臺路長3429.11公尺,面積10530.86平方公尺,一直到1970年始改稱鎮江路,二、三、四號炮臺都曾在此條路上,這是被稱為“炮臺路”的主要原因吧。
在《青島市街道村莊區劃索引》中,炮臺路屬臺東公安分局南仲家洼派出所管轄,不過這應該是現在鎮江路的南段一部分。這一段被更名為鎮江路后,鎮江路也被分為多段所管,從北至南分別是臺東公安分局太平鎮派出所、北仲家洼派出所、南仲家洼派出所,和南段的市南公安分局湛山派出所。
五號炮臺
德軍第五步兵堡壘,即五號炮臺,位于沈陽路與內蒙古路交界區域。
海岸堡壘
芙蓉山,位于海泊河入海口西畔,海拔33米。即今長春路、華陽路、沈陽路、內蒙古路合圍之處,其面積大約為0.2平方公里。德軍在“小北山”北面,修建了著名的“海岸堡壘”炮臺(即“五號炮臺”)。
沈陽路與內蒙古路交界
五號炮臺尚余部分殘跡
從民國時期到解放初期,五號炮臺一帶也是處決犯人的地方。建國后,青島第一針織廠及后來的鑄造機械廠陸續遷至此處,當時炮臺舊址尚在,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該區域新建住宅小區方才基本拆除,僅留部分遺跡。
一百多年過去,當年德軍修建的五座步兵防御堡壘,除了鎮江路上的二號炮臺保存較好之外,其他四座炮臺,基本被各種住宅小區所替代,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德軍在青島修建的炮臺遺址,是帝國主義侵略青島的一個鐵證,也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硝煙早已散盡,祖國日益強大,和平年代我們仍應居安思危警鐘長鳴。時間可以過去,歷史不能忘卻。牢記過去才能避免悲劇,記住歷史才能珍愛和平!
感謝【青島探秘局】王巧璞先生協助,感謝文史學者袁賓久先生指導;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