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在位期間,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人稱其為“文景之治”。這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后的第一個盛世,因此漢文帝、漢景帝也被后人們視為“明君”的典范。但如果仔細閱讀史料的話,你就會發現漢景帝是一位并不英明的“明君”。那么,歷史上的漢景帝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一、性情暴躁
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恒的第五子,出生于公元前188年,原本連做王爺的機會都沒有。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恒被擁立為皇帝,而他之前與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都莫名其妙的離世了,于是才冊立劉啟為皇太子。別看此時的漢景帝年紀不大,但他的脾氣卻不小,居然親手殺了自己的堂兄弟!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到長安朝見。為加強年輕一代的感情,漢文帝就讓劉賢陪太子劉啟飲酒、下棋。劉啟、劉賢都是年輕人,難免會發生爭執,結果劉啟居然用棋盤將劉賢當場砸死。這下徹底激怒了吳王劉濞,按照輩分,他是漢文帝的堂兄,連文帝都得讓他三分。性情暴躁、容易沖動的劉啟就這樣得罪了堂伯、吳王劉濞。
二、腰斬恩師
漢文帝在位時期,給劉啟安排了一位老師,此人名叫晁錯,深受劉啟的倚重,被稱為“智囊”。公元前157年,劉啟繼承皇位,他先是提拔晁錯擔任內史,接著又升任御史大夫。按照漢朝的規矩,皇帝應該與三公九卿們一起商討政務。可是,漢景帝多次召見晁錯,許多大政方針都是兩人商量好的,根本不和其他官員討論。
然而,晁錯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言聽計從的學生腰斬!原來,在晁錯的謀劃下,漢景帝對諸侯國進行削藩。吳王劉濞、楚王劉戊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發起了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立即慌了神,他居然聽信別人的讒言,認為殺死晁錯后叛亂就會平定。于是,漢景帝派人誘殺了還穿著朝服的晁錯。
三、害死名將
七國之亂爆發后,漢景帝想起了父皇的臨終遺言,于是啟用了一代名將周亞夫。在周亞夫的指揮下,漢軍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之后,周亞夫也得到了漢景帝的重用,很快就官至丞相。然而,周亞夫性情耿直,在一些朝政問題上,與漢景帝發生了爭執,因此遭到了漢景帝的忌恨。
后來,漢景帝甚至認為周亞夫太過強勢,“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接著,漢景帝炮制冤獄,將周亞夫逮捕入獄。最終,一代名將居然落得絕食吐血而亡的下場。其實,周亞夫沒有什么野心,只不過是在一些具體的朝政問題上與漢景帝的觀點不一致,但卻被害死。對此,蘇轍認為,“景帝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其實非文帝比也”。
參考資料:1.《史記》;2.《漢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