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約2%~5%的乳腺癌患者攜帶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突變。既往籃式研究 (用于測試特定治療方式對多種疾病的效果,無論患者患有什么疾病,只要攜帶特定突變,都可進入該研究) 和病例報告均顯示,HER2靶向藥物治療HER2突變的轉移性乳腺癌具有很好的臨床抗腫瘤活性。
但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或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尚未批準相關藥物專門用于治療HER2突變轉移性乳腺癌。
Tucatinib(妥卡替尼,又稱圖卡替尼)是一種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HER2具有高選擇性,已在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獲批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與曲妥珠單抗、卡培他濱聯用),或是既往接受過治療的HER2陽性轉移性結直腸癌(與曲妥珠單抗聯用)。
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在HER2突變的多種實體瘤相關模型中,tucatinib聯合曲妥珠單抗顯示出抗腫瘤活性,提示HER2突變患者或可從聯合用藥治療中獲益。
近日,《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代號為“SGNTUC-019”的籃式研究結果,表明在接受過大量治療的HER2突變患者中,使用無化療的tucatinib聯合曲妥珠單抗方案,可達到持久緩解的作用,且患者耐受性良好。研究結果支持在這部分患者群體中開展進一步HER2靶向治療研究。
截圖來源:Nature Medicine
SGNTUC-019是一項開放標簽、籃式研究,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突變的實體瘤患者中開展。該研究納入的乳腺癌隊列為:HER2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無HER2過表達或擴增證據,在歐洲、北美和亞洲地區的醫療機構入組的患者。
入組患者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既往至少在一線全身治療期間或之后發生疾病進展;
2)患者已無法耐受最近使用的全身治療方案;
3)激素受體(HR)陽性患者必須在存在轉移性病灶條件下,接受過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CDK 4/6)抑制劑治療。
患者均口服tucatinib(300 mg,每天2次)+曲妥珠單抗(8 mg/kg,靜脈注射,而后接受6 mg/kg,每3周一次,21天為一個周期)。HR陽性患者同時接受氟維司群。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共有31例患者入組(注:1例患者最初被認為療效不可評價,但后來發現療效可評價,因此比計劃多納入了1例患者),所有患者中位年齡64歲,87%為HR陽性,既往中位治療線數為4線。截至2023年11月1日,中位隨訪時間為15個月,仍有9例患者在接受研究治療、10例患者接受長期隨訪、12例患者退出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經研究者評估確認的客觀緩解率(ORR)方面:
所有患者ORR為41.9%,其中2例患者為完全緩解;HR陽性和HR陰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ORR分別為44.4%和25%;31例患者中,13例為導管乳腺癌、18例為小葉乳腺癌,二者ORR相似,分別為38.5%和44.4%。
中位持續緩解時間(DoR)為12.6個月,治療至首次緩解的中位時間為1.4個月;
疾病控制率為80.6%;
30例在基線和基線后至少有一次評估的患者中,22例(73%)的患者腫瘤縮小;
▲30例患者腫瘤變化情況(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9.5個月、6個月和12個月PFS率分別預估為65%和45%;
中位總生存期(OS)為20.1個月、12個月OS率預估為74.2%。
安全性方面,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惡心、嘔吐、瘙癢等。2例患者因不良反應停用tucatinib,包括天冬氨酸轉氨酶升高和假性肝硬化,無患者因曲妥珠單抗或氟維司群而停藥。無一例患者因不良事件而死亡。
隨著科學的進步,靶向HER2的單克隆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藥物的誕生,顯著改善了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PFS和OS。但HER2突變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HER2靶向治療的臨床獲益并未得到確認。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tucatinib+曲妥珠單抗可使既往接受過治療的HER2突變轉移性乳腺癌患者ORR達到41.9%,且治療反應較為持久,DoR中位數可達到12.6個月。即使患者接受過多線(中位4線)全身治療,也仍能觀察到抗腫瘤活性。
另外,你可能還想看:
放化療后和手術前后多做1件事,60%患者腫瘤“全消失”手術前后不化療,100%這類患者已活過5年
100%患者腫瘤 “全 消失” 超1年,無惡化和復發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健康榨知機】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前沿進展
獲取更多新藥新療法前沿介紹及發展史
參考資料
[1]Okines, A.F.C., Curigliano, G., Mizuno, N. et al. Tucatinib and trastuzumab in HER2-mut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 phase 2 basket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3462-0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學新視點」微信公眾號留言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