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已經斬獲57 億票房,一躍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新冠軍。在電影電視和民間傳說中,哪吒的形象通常是一個有點叛逆和調皮的“細路哥”,但為什么在中國不少地方又會成為民間祭祀的對象呢?
▲點擊收看視頻
哪吒最早是個“印度細路”,其原型可追溯到婆羅門教中的那羅俱波羅,是印度教財神俱毗羅的兒子。
之后他被吸收進佛教體系,作為佛教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門天王”的孩子,被稱為 “那吒天王”。在佛教經典《佛所行贊》中,那吒被描述為三頭六臂、神通廣大的護法神。
▲圖源網絡
佛教傳到中國之后,哪吒的形象又逐漸被本土的道教吸納并改造,擁有 “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 等頭銜。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就記載了哪吒托胎于李靖、剔骨還父、蓮花化身等情節,印證著哪吒從佛教護法神向道教神靈的轉變。
到了明清時期,《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等小說的創作,更生動描繪了哪吒鬧海等故事的情節,使得哪吒反叛、任性的少年英雄形象一下子非常鮮明地傳播了開來,民間開始為其立廟祭祀。
▲廣東人熟悉的劇集《封神榜》,圖源網絡
如果大家有去過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就一定知道下面有間哪吒廟了。
▲圖源網絡
不過,在臺灣地區,哪吒廟才是最多的,超過三百多間。
在當地除了被認為是兒童的守護神外,還因為暴打海龍王的傳說被漁民視為鎮海守護神。更有趣的是,由于哪吒腳踩風火輪的形象,也被很多臺灣司機奉其為守護神,在車上放置小型哪吒像祈求保佑出入平安。
▲臺灣太子宮,圖源網絡
而在廣州,竟然還有條哪吒村,村民都奉這個 “化骨龍” 為村的守護神,竟然還每年都幫他辦生日Party。
這就是廣州白云區人和鎮的漢塘村,傳說一百多年前,漢塘村遭遇水災——這應該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乙卯大水災了,當時漢塘村也一片汪洋,村民奮力搶險才解除危情。
▲點擊收看視頻
之后村民清理洪水帶來的垃圾時,就有年輕人撿到了一尊哪吒像,因為害怕就扔回水里,但沒過多久神像又漂了回來,如此反復了好幾次。于是村里的長輩們決定將神像供奉在村口的門樓之上,祈盼哪吒能鎮治水患,保一方平安。
▲村內哪吒神像,圖源網絡
另外,因為這個村子80%的人都姓李,而哪吒的父親李靖也是姓李,所以大家也認為哪吒到了漢塘村,也算是回到家了。
▲村內李氏宗祠,圖源網絡
所以,從此每年農歷的三月初六,漢塘村都會舉辦“哪吒誕”。當天,村民會抬著神像出游,道路兩旁鑼鼓喧天,舞獅舞龍。村里還會請粵劇班過來,給大家唱劇演戲。晚上村內大擺筵席,村民共享大餐。
還有 “重頭戲” 投燈活動,村里會設10盞開過光的圣燈,村民們拍賣競價,價高者得,籌得的款項會用于村里的基建、老人福利等等。
▲圖源網絡
雖然,和關公、黃大仙、媽祖等神明相比,供奉哪吒的地方總體算不上多,但民間信仰對哪吒形象的重新塑造和接納,敢于摒棄成見與偏見,這與哪吒系列電影想傳達的內核,也頗有一番異曲同工之妙。
你還見過有哪些有意思的民間祭祀神明?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羊記精選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