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現在的考察學習,多數都是以古代的名墳名墓為主,比如一世祖的墳墓,留題大地,或者明朝的墳墓,清朝的墳墓,甚至是宋朝的墳墓,還有唐朝的墳墓。
很多師傅,瞎吹說這些墳墓,發丁幾十萬,幾百萬,發富貴幾千個等等,多數都是一些編造的說辭而已,實際上,多數墳墓,葬后五十年,或者百年之內,一毛不發,全是窮苦農民,甚至絕后的墳墓。
有一些網絡愛好者,組織學習考察,以《地理人子須知》的案例為主,這些案例,沒有現實價值,實際是太過于古老,只能當著故事聽聽。
那些十來人,或者幾十人的風水考察團隊,很難接近現實的發墳。因為一群人,去人家當代富貴的祖墳考察,其墳墓后人會異常緊張,異常難受,組織者一定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和辱罵。
這些考察團隊,多數都是去古代的老墳,古代的明星大地考察,隨意耍耍而已。這些地方,沒有老百姓關注,所以隨便耍。
考察學習,要以當代墳墓為準。尤其是那些下葬前家運不怎么發,下葬后家運開始興旺的案例。那些下葬之后,才升官、才發財的案例,要反復研究。這些案例,才是當下氣數興旺的案例。
考察當下的案例,有兩個風險,所以多數師傅不能接受,也不能落實。
研究地理案例,只能研究當下富貴的祖墳,從中尋找現實的地理風水規律。筆者常常是一個人,偷偷溜進村子,在墳墓周圍慢慢研究,慢慢思考,總結現實的規律。
這些最近幾十年下葬的墳墓,常常靠近村子附近,常常容易受到東家后人的呵斥和辱罵,驅趕。
陳益峰師傅,與徒弟二人,在當代的富貴,其父母墳前,感受氣數的變化和興衰。
陳益峰師傅,與徒弟二人,在當代的富貴,其祖墳前,研究地理的吉兇。
為了獲得真理,只能臉皮厚一點,墳墓后人驅趕,就離開,不驅趕,就好好多待一會。
(1)、當下氣數興旺的墳墓,常常不合理論
當下氣數興旺的案例,常常就在路邊,房子前后,或者菜地里面,或者亂葬崗里面,常常不合理論,甚至什么理論也不符合。師傅們,研究一輩子經典的地理風水秘訣,啥也套不中,所以大家就說,發墳不在這里,不用看了。
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論模式,只能不斷往上找,他們發現百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祖墳,符合他的理論,欣喜若狂,就說發墳在清朝下葬,或者明朝下葬,或者宋朝下葬的墳墓,最近的祖墳,不是發墳。這些其實無稽之談。
研究這些當下的發家的墳墓,多數都是亂葬崗和公墓的位置。這些墳墓,其形巒和理氣,規律,非常弱。其靠近村子,隨時準備挨罵、批評、喝止和驅趕。
我們對待,其后人的態度,就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陳益峰師傅,在內蒙古某村子旁邊,研究某蒙古族富貴家族的祖墳。該墳墓,葬后,家運異常興旺。
筆者趁牧民進城辦事,不在家,在其祖墳前坐了一整天,思考和感受其氣數的變化。
那些不愿意查看當代幾十年下葬的墳墓,常常打著:“發墳不在這里”旗號的愛好者或者專業師傅,常常一輩子很難懂地理。當代幾十年下葬的墳墓,常常都不太接近形巒理論,不符合理氣理論。
(2)、研究當下氣數興旺的墳墓,容易挨揍挨罵
現實中,無論你吹得多么神奇,老百姓和富貴們,不相信古代的老祖墳。你去清朝或者明朝祖墳那里,考察研究,大喊大叫,沒有人誰關注你,也沒有人管你。
但是你去人家富貴的父母、爺爺奶奶,曾祖父母,外公外婆的墳墓,這些是當代的祖墳,研究一番,常常東家非常緊張。只要有三五個人,一到人家富貴的當代祖墳前,人家就會異常緊張,異常難受,一般不到十分鐘,東家家里一定會來人。輕則驅趕批評,重則辱罵挨揍。
筆者去考察當代富貴的祖墳,一般都是一行2-3個人,但是遇到辱罵和驅趕,已經幾十次。因為我們是理虧的,是對不住人家的,所以常常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遇到不滿意,趕緊想辦法離開。
那些拿著話筒,帶領幾十人,去參觀的墳墓,在墳墓前面大喊大叫,常常都是一些古代不重要的墳墓,沒有人會關注的墳墓。
帶隊考察,去現實富貴的當代祖墳,是非常難的。只能自己一個人,兩個人,偷偷去轉一圈,看一看,感受一下氣數的興衰,或許東家沒有發現,常常還能看一眼。
這就是筆者天天,所干的工作,所研究的工作,不能人多了,常常只能一個人,兩個人一起去,偷偷的去,收集信息,感受氣場,感受氣數,孤獨而有趣。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