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火,越來越多人對于汽車行業的發展非常感興趣。
就在日前,外媒透露了一則數據:關于汽車行業的高負債率,并不比房地產差,而且全球主流車企的總負債率普遍很高。
2023年,大眾集團營收2.5萬億,其中它的總負債高達3.2萬億。
2023年,豐田的營收2.1萬億,總負債高達2.6萬億。
2023年,通用汽車營收1.24萬億,總負債1.48萬億。
由此可見,不管是日系車、德系車還是美系車的頭部車企,他們的總負債基本上都是高于營收的,所以全球汽車行業的高負債已經成為了常態。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邏輯很簡單。
一家企業的規模越大,它的營業收入越高,那它的對外采購與合作的體量就會越大。
就好比蘋果,作為全球最頂尖的手機巨頭,但它需要在全球各地跟供應商對接。
光是在中國市場,蘋果擁有200多家供應商,他們跟蘋果的合作也不是當場就結算資金的,也是需要一段周期的。
那回過頭來,我們國內的車企同樣是負債的情況,但整體來看是相對較低的。
因為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才剛剛崛起,不同于日系車、德系車以及美系車,已經深耕幾十年,規模非常龐大。
2023年,上汽集團營收7447億,總負債6637億。
比亞迪營收6023,總負債5291億。
吉利營收4981億,總負債4517億。
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三巨頭,他們同樣是負債情況,但整體來說是偏低的。
基于中國汽車工業,基于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完善,不管是車企還是汽車配件供應商,都能夠把成本做到最低。
所以說,車企的總負債并不意味著一家企業發展不好,恰好相反是這家企業發展的好,才會有高負債的情況出現。
說白了,如果你發展不好,你連負債的機會都沒有!
這里要說明一下,企業的總負債,包括了有息負債和無息負債。
有息負債是指公司向金融機構、以及在資本市場發行的債務,是需要支付利息的。
比如房地產企業,向銀行貸款,這就是有息負債。
而無息負債,是指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營性負債,比如還沒到期的供應商貨款,即將支付的員工薪酬,尚未到期繳納的稅費以及合同負債等等。
這就是為何今天國內外主流車企都會出現高負債的情況。
事實上,從全球主流車企來看,有息負債普遍達到了數千億,甚至是上萬億規模,而且總負債的占比非常高。
2023年,豐田的有息負債高達1.7萬億,占據了總負債的67%。
大眾的有息負債高達1.1萬億,占比是34%。
福特的有息負債是1.08萬億占比65%。
還有奔馳、寶馬、斯特蘭蒂斯等車企的有息負債也是達到了數千億的規模。
但有息負債在國內來看,是相對較低的。
比如吉利的有息負債是1082億,上汽的是1078億,東風的是593億,比亞迪的是303億。
其實,當一家車企的規模越大,那么對于拉動經濟增長也有著明顯的作用。
而且對于車企而言,合作體量的增大,體現在財報上就是應付款的增長。
至于一家車企的應付款規模是否合理,就要看這家車企的營業收入了。
如果這家車企的應付款占據營業收入越低,證明這家企業的規模很小。
總的來說,車企的高負債是常態,談負債要談企業規模和營收,而且汽車行業與房地產行業完全不一樣。
甚至可以說,車企的高負債越高,意味著這個行業越好。但房地產行業就不一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