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國內的武器裝備十分落后,尤其是八路軍方面,除了手榴彈外,95%以上的槍械火炮等武器,只能通過繳獲,當年就有十種火炮和槍械,在八路軍眼中是最好用的,那下面就來說說這十種武器。
1、蘇羅通ST-5型20毫米高射炮
這是由瑞士在上世紀20年代左右生產的一種20毫米高射機炮,雖然表面是瑞士蘇羅通公司生產的,但本質上它屬于德國萊茵金屬旗下的子公司,本質上它仍舊是德制高射炮。
30年代中期,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國民政府就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引進了200多門蘇羅通ST-5型20毫米高射炮,當時還有8門分給了八路軍使用,由于炮彈數量少,再加上這種武器能有效的針對飛機,所以被八路軍視為最珍貴、最好用的武器,每次要使用它出戰時,都要事先向師部報告。
2、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是日本在1928年左右,針對山地作戰環境而設計的一種步兵支援火炮,30年代初期開始投入使用,在后續的侵華戰爭中,成為了每個日軍步兵大隊的重要武器。
九二式步兵炮的口徑為70毫米,最大射程2788米,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積小,全炮重量只有212公斤,而且在非作戰的情況下,還可深度分解,如果在沒有馬匹或車輛的情況下,炮兵小組也能直接攜帶,抗戰中八路軍也繳獲過不少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也是因為它重量輕,分解后便于攜帶的特點,所以深受八路軍的喜愛。
3、施耐德M1897型75毫米野炮
這是由法國施耐德兵工廠,在十九世紀末期開始生產的一種野炮,曾在電視劇《亮劍》中被誤稱為“意大利炮”,國民政府曾在30年代初期少量引進了法國施耐德M1897型野炮,此外,云南地區的滇軍部隊也隨同法式裝備引進了一批這種火炮。
在長征時代的紅軍,曾在國軍手里繳獲過M1897型野炮,抗戰爆發后,被保留下來M1897的繼續被八路軍使用,但數量很少,雖然這是十九世紀末期的產物,但對于缺乏火炮的八路軍來說,用來打炮樓、攻據點,這是再好不過的武器了。
4、八九式50毫米擲彈筒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的每個步兵小隊里至少都會裝備3~4具八九式擲彈筒,屬于小隊里最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八九式擲彈筒在20年代末期定型,它的前身是大正十年式擲彈筒,可發射50毫米榴彈,或將九一式手雷作為榴彈使用,最大射程為800米,在當時屬于一種輕型迫擊炮。
八九式擲彈筒也非常小巧,全長只有41.3厘米,重量也只有2.7公斤,很適合單兵攜帶,當時與日軍作戰的八路軍也繳獲了很多擲彈筒,并且專門訓練戰士來熟練地使用擲彈筒,對于八路軍來說也是一件好用的武器,很適合用來攻擊日軍的機槍陣地、火力點等。
5、九七式81毫米迫擊炮
都說抗戰期間的日軍沒有迫擊炮,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而當時的日軍裝備了多款輕重型迫擊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九七式81毫米迫擊炮,也被稱為81毫米“曲射步兵炮”,主要也是裝備在步兵大隊以上的單位里面使用。
九七式81毫米迫擊炮在30年代末期問世,據說在設計上模仿了法國布朗特81毫米迫擊炮,九七式迫擊炮最大射程2850米,火炮俯仰角+45度~+85度,可發射81毫米的榴彈、縱火彈、照明彈和煙幕彈,當時的八路軍也繳獲過少量的九七式迫擊炮,相比九二式步兵炮要更實用,只不過炮彈比較珍貴。
6、三八式75毫米野炮
三八式75毫米野炮,也是侵華戰爭中日軍大量裝備的一種火炮之一,該型號在20世紀初期設計,模仿了德國的克虜伯75毫米野戰炮,1905年裝備日本陸軍服役,該炮全重947公斤,最大射程8350米。
在當時,三八式75毫米火炮主要裝備日軍師團級別編制,抗戰中也曾被八路軍繳獲使用,相比九二式步兵炮、九七式迫擊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自然也是八路軍眼中最好用的武器。
7、湯姆遜M1921沖鋒槍
抗戰期間的國內也曾有不少的湯姆遜沖鋒槍,其中少量是當時國軍引進的原裝湯姆遜M1921型沖鋒槍,還有很多是閻錫山兵工廠仿制M1921的晉造湯姆遜沖鋒槍,發射的都是11.43×25毫米手槍彈,使用20或30發彈匣供彈。
在抗戰爆發初期,紅軍當中的抗日先鋒軍就裝備了仿制的湯姆遜沖鋒槍,主要來源也是通過繳獲,之后的八路軍里面也存有少量的晉造仿制型,別的先不說,就光說它屬于自動武器,有著和機槍一樣的火力,因此在當時就深受八路軍的喜愛。
8、SIG1920型沖鋒槍
SIG1920型沖鋒槍來自瑞士,屬于德國MP18沖鋒槍的仿制型,國民政府在20~30年代期間曾引進過這種沖鋒槍,主要發射7.63×25毫米毛瑟手槍彈,配備20或32發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00~600發左右,由于槍管上帶有密集的散熱孔,因此在當時還被稱為“花機關”。
同樣,紅軍在長征時代就繳獲過這種沖鋒槍,到了八路軍時代繼續使用,來抗擊日本侵略者,但這種武器數量比較少,不過這也是八路軍眼中最好用的武器。
9、卅節式重機槍
也叫三十節式重機槍,這是由國內漢陽兵工廠在1921年,仿制美國勃朗寧M1917的一種水冷式重機槍,大體外形和原版的M1917基本相同,但發射的是仿德國的7.92×57毫米彈藥,每分鐘射速500~600發左右,最大射程2000米。
同樣,在紅軍時代就從國軍手里面繳獲過這種重機槍,進入抗戰后,保留下來的三十節式重機槍繼續被八路軍使用,但是數量也很少,不過相比馬克沁重量更輕,也比日軍的九二式也更可靠,所以在當時也深受八路軍的信賴。
10、九八式航空機槍
九八式航空機槍,是侵華日軍俯沖轟炸機和其他戰斗飛機上面使用的防御武器,模仿德國的MG15機槍設計,在外形上也是基本相同。
九八式還分為甲型和乙型,甲型發射的是德國原裝的7.92毫米子彈,乙型則被改為了日本國產的7.7×58毫米子彈,當時的八路軍從日軍墜毀的飛機上拆卸過這種武器,之后裝備給機槍手繼續使用,由于它的外形獨特,槍管上帶有密集的散熱孔,因此在當時還被稱為“大花眼”,作為航空機槍,它射速高,火力猛,因此也是八路軍認為最好用的武器之一。
以上就是抗戰期間,八路軍眼中最好用的十大武器,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錯誤或者不足,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想要了解更多,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