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除夕是正月最具儀式感的序幕。
那么,元宵就是正月最熱烈的句點了。
在之前,我們介紹過了除夕飲食,那么作為吃貨的小君則能忽略元宵節最愛地湯圓的傳說呢。
我們知道正月作為歲首是從漢武帝頒布了《太初歷》開始的,自此年初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成了最為特別的存在,而漢代最重要的太一祭祀亦是在正月十五這日,這讓正月十五在漢代便具備特別莊重的儀式感。
只可惜,漢武帝時期的正月十五還不叫元宵,也少了幾分喧鬧的喜慶氣息。
那么,元宵的名稱和這份獨有的熱鬧勁兒是怎么來的呢,這就要從漢武帝宮中一位叫“元宵”的御廚娘說起。
據傳元宵有手制作元宵的好手藝,因此被征召入漢武帝宮中成為御廚娘。常看宮廷劇的朋友們定然知道,即便高高在上的妃嬪們入了深宮亦是身不由己,對于對于地位低微的“元宵”來說,人情淡漠的深宮更是煎熬,于是“元宵”日日望著宮闕朱墻,月圓月缺的消長,“元宵”越發的思念自己親人。
那日,正月月將圓時,想到這重重宮墻的阻隔,這一生或許再無緣見自己的妹妹和雙親了,“元宵”一時心如死灰便欲投井,正巧被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遇上了。善良的東方朔勸下了“元宵”姑娘,并答應她一定想辦法讓她和親人們再見上一面。
于是,正月十五前,東方朔便到京城街頭擺攤占卜。每來一個人占得的結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一時間,京城中人人恐慌,人們紛紛求問消災解厄的方法,東方朔便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赤衣神女下凡火燒長安城,您們可以向皇上尋求辦法”說著丟下紅貼揚長而去。城中百姓拾起紅帖便去求助皇帝。
漢武帝見紅貼中書寫:“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詢問聰明的東方朔。于是東方朔便幫漢武帝想出了個法子:據傳火神君最愛吃元宵。到了火神君降臨那日,我們只需做好元宵恭迎火神君,讓他手下留情即可。不過為瞞過天庭不讓火神君為難,那日可令城內百姓掛紅燈,燃鞭炮,見城內一片紅火光芒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時,再通知城外百姓十五當晚進城觀燈便可消解京城之災。
漢武帝聽后,深以為然,于是下令照做。
待到正月十五入夜,長安城張燈結彩,城外人們也入城賞燈,滿城熙熙攘攘,紅紅火火。而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入城觀燈。當見到城中那大大的“元宵”宮燈時,他們驚喜的發現了“元宵”姑娘的身影,終于在正月十五這夜,“元宵”姑娘終于與心心念念的親人們團聚了。
一夕熱鬧后,京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年年正月十五做元宵,燃紅燈供火神君,而“元宵”姑娘也獲得了一年一度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在團圓與愛的加持下,“元宵”姑娘的元宵做的越發美味,而正月十五也漸漸成了元宵節了。
這是個頌揚團聚的美好傳說。雖說歷史上元宵吃湯圓的習俗應是始于宋代,但這不重要。在這個美好的節日,我們需要的是團聚的儀式感和熱烈喧鬧的氛圍來為正月畫下一個濃墨重彩的句點。
今夕之后,
心之所向,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