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未講之前,先熟知下時間、地點、人物,您再看下面有趣精彩,扣人心弦的故事。
時間:
解放初期的某一天
地點:
北京功德林監獄。功德林”以前是一座廟,到了民國時期,它被改造成了北平第2監獄。因為地處北京德勝門外功德林路1號,所以得名“功德林”。
功德林監獄職能:
1955年根據上級命令,將關押在全國各地的高級犯人統一交給公安部門進行管理和教育。什么是高級戰犯呢?1956年前,功德林戰犯所關押的戰犯,文官是省長,部長以上級別的,武官是中將級以上的。而1956年以后,為了更好地進行集中學習改造,降低了一下標準,將被俘虜的文官降到了行政督察專員,以及廳長級以上。而武將降到了少將級以上。
劉鎮湘,于1906年出生在廣東省,1948年,劉鎮湘在黃百韜的兵團中任職64軍的軍長,活捉被俘。因性格頑固,關押在功德林監獄27年,1975年被赦免。
鄭庭笈,國民黨中將軍長,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鎮美竹村人,1948年10月在遼沈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1959年底獲特赦,后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1996年病逝。
楊伯濤(1909—2000),湖南芷江人,抗日將領,1947年7月,接替胡璉任整編十一師師長。1948年10月任十八軍軍長,列入黃維十二兵團,開赴淮海戰場。1948年12月15日黃維兵團在淮海戰役中被殲,楊伯濤也在雙堆集被俘。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獲特赦,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
邱行湘(1907—1996),國軍少將。字遼峰,江蘇溧陽南渡鎮邱家橋人。黃埔軍校第5期步科畢業。是黃埔系和土木系骨干將領。
覃道善,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鎮平東青山溪人,1904年生,曾任國軍第十二兵團第十軍軍長。
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1961年12月獲特赦釋放。后任湖南省參事室參事。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漢族,陜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干。
起因:
一個網球引發的戰爭
經過:
挑起事端,一人抵三戰倭寇。
結果:
劉鎮湘內心歡喜地在大會上做檢討,贏得了陣陣掌聲。
滴水成冰的某一天,國民黨中將軍長劉鎮湘和中將軍長鄭庭笈接監獄管教的命令抬籮筐去挑煤補給澡堂和熱力站的燃料。二人受命后,心有不情愿的去干不得不干的活,路過廁所時,鄭庭笈說肚子不舒服,要去方便。劉鎮湘忍著氣背著籮筐向存煤的“煤山”走去,遠處看到三個穿白襯衣的人在打網球,心中的怒氣又涌上了心頭。此時,一個落在腳下的網球打破了沉思,那三個人手舞足蹈比劃著,嘰嘰歪歪的大叫著著讓劉鎮湘給仍過去。他一聽是倭寇的聲音,就氣不打一處來,把球扔到了相反方向的煤山上,那三個人惱兇成怒的罵著,又糾集數人,跑過來群毆劉鎮湘軍長。
領頭的有3個人鬼子分別是:原北平憲兵司令上村,原陸軍司令部高參,還有一名專門從事情報收集的高級特務。面對敵強我弱的態勢,他毫不畏懼、又展現出了抗日戰場上的狠勁,與他們展開殊死搏斗,一拳難敵多手,加之年齡偏大,逐步落下下風。正在此時,出宮回來的鄭庭笈看到自己的搭檔被數人按在地下,說著鳥語的人對他拳打腳踢。
鄭庭笈操著海南文昌普通話跳大喊:“益(日)本鬼子打銀(人)了!益(日)本鬼子打銀(人)了!”提著扁擔就加入了戰斗,楊伯濤、邱行湘、覃道善等國民黨將領聞訊趕到,紛紛的加入戰斗。
他們樂施好善的用拳頭、腳、糞叉、籮筐、煤塊等十八般兵器施展在鬼子身上,不一會戰局被扭轉,倭寇跪地求饒。
事后有人向服刑的杜聿明匯報:“杜長官,劉鎮湘帶著幾個弟兄跟鬼子打起來了!”杜聿明很關切地詢問:“弟兄們吃虧了沒有?”那人很自豪地回答:“這場大戰,我部獲全勝…
以儆效尤,劉鎮湘等人在獄中大會上做了檢查。通過這件事看出對外中華兒女還是挺團結的。這場功德林中日煤山大戰的情景,也被寫入了書中(回憶錄《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并被搬上了熒屏(電影《決戰之后》)。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級別最高的戰爭。
致敬先烈,抗日先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