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30日,延安的天空下,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盛宴在延安黨校禮堂悄然拉開序幕。這部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的歌劇《白毛女》,不僅以其深刻的社會意義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震撼了當時的社會,更在之后的歲月里,通過郵票這一特殊載體,將那段歷史與情感永遠鐫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白毛女》的故事,源自一個真實而又悲慘的民間傳說。劇中,一位名叫喜兒的農村少女,因不堪忍受地主黃世仁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被迫逃入深山。在那幽暗潮濕的山洞中,她獨自度過了無數個日夜。由于缺乏陽光和必要的營養,特別是鹽分的攝入,喜兒的全身毛發逐漸變白,最終被村民們發現時,已是一位滿頭白發的“白毛仙姑”。然而,命運并未就此將她拋棄。在八路軍的搭救下,喜兒終于走出了山洞,獲得了新生和自由。
1945年的那場公演,無疑是《白毛女》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首場演出的觀眾,便是正在召開的中共七大的全體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親自出席觀看,并對這部歌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白毛女》不僅藝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農民反對地主階級剝削的斗爭。這一題材的選擇,無疑為中國革命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演出過程中,觀眾們的情緒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起伏不定。每當劇情達到高潮,掌聲便如雷鳴般響起,經久不息;而當劇情轉向悲傷時,臺下則是一片抽泣聲,許多觀眾甚至從頭至尾都未能止住淚水。這種臺上臺下感情交融的情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翻身人看翻身戲”。
《白毛女》在延安的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共計演出了30多場,每一場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贊譽。它不僅在延安地區引起了轟動,更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些村子在觀看了《白毛女》的演出后,迅速發動了群眾展開了反霸斗爭;有的部隊則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掀起了殺敵立功的熱潮??梢哉f,《白毛女》不僅是一部歌劇,更是一部激發人民斗志、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武器。
文5 蓋銷 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郵票
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毛女》的影響力逐漸超越了藝術領域,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為了銘記這段歷史,弘揚革命精神,中國郵政先后發行了多套與《白毛女》相關的郵票。其中,文5-8《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第八枚郵票,便以《白毛女》第七場“太陽出來了”中的經典場景為題材,描繪了喜兒走出山洞、迎接新生的動人瞬間。郵票上的喜兒,身著樸素卻干凈整潔的衣裳,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她的身后,是初升的太陽和廣袤的山川大地,象征著新時代的到來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前景。
編號郵票53-56 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
另一套值得一提的郵票是編53-56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四枚郵票。這套郵票通過四幅畫面,生動地再現了《白毛女》從受壓迫、逃亡、得解放到參加八路軍的全過程。第一枚郵票展現了喜兒在黃世仁家的悲慘生活;第二枚則描繪了喜兒被迫逃入深山、孤身一人的凄涼景象;第三枚郵票上,喜兒在八路軍的搭救下重獲新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最后一枚郵票,則展示了喜兒參加八路軍、投身革命事業的英勇形象。這四枚郵票不僅記錄了《白毛女》的劇情發展,更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細膩的色彩,傳達了那個時代人民對于自由、平等和正義的渴望與追求。
郵票雖小,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它們以獨特的方式,將《白毛女》這部經典歌劇的精髓和魅力永遠地鐫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每當人們看到這些郵票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以及那些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奮斗的英雄們??梢哉f,《白毛女》及其相關的郵票,已經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將永遠激勵著人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鴻郵藝術品拍賣會 北宋 皇宋通寶瘦字闊緣 小平 篆書 成交價6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