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在等你,埃菲爾鐵塔在等你”。這是法國文豪福樓拜的一句名言。
作為法國國家文化不可分割的地標性建筑,到巴黎不看這座高300米、有“鐵娘子”之稱的鋼鐵美人,不敢妄言自己到過巴黎。
自1889年落成后,傳奇的埃菲爾鐵塔經歷戰爭、被拆除、被販賣的命運,但它仍健碩、美麗地走過了136年的歲月。
法國劇情、傳記影片《埃菲爾鐵塔》已在歡喜首映獨播上線。
本作耗資2000萬歐元,由《三個火槍手:達達尼昂》導演馬丁·布爾布隆執導,提名第47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服裝、最佳布景、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
埃菲爾鐵塔作為法國文化標志核心之一,對其背后故事的挖掘需慎之又慎。
電影項目早已成型,但幾經波折,直到近年才與觀眾見面。
巴黎被譽為“浪漫之都”,埃菲爾鐵塔以其極具美感的塔身和堅固的工藝,也被視作忠貞愛情的見證。
電影聚焦這座鐵塔背后的著名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的愛情與工作,為觀眾獻上這位著名的“鋼鐵工程師”不知疲倦的浪漫旅程。
“鋼鐵魔術師”與他的鐵塔
2023年12月27日是“鋼鐵魔術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誕辰100年,這位偉大的工程師在91年的人生歷程中,在全世界30個國家留下了700座建筑。
他一生中最著名的建筑,便是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獻禮之作,如今巴黎的浪漫地標——埃菲爾鐵塔。
古斯塔夫·埃菲爾1832年12月15日出生于法國第戎,他的祖先來自德國,家族做地毯生意起家。他的父親是軍隊的文職人員。母親是木材商的女兒。
20歲時,勤敏好學的埃菲爾考上了巴黎中央工藝制造學院。
1856年,年輕的埃菲爾在波爾多修建他人生中第一個重要大型工程——長達510米的波爾多鐵路橋。
埃菲爾在這項工程中創新性地將氣壓沉箱法應用在修建橋梁之上,在波爾多大橋工程修建完畢后,年輕的埃菲爾便開了一間建筑事務所。
在法國為巴黎世博會招標前,埃菲爾便憑借布達佩斯火車總站、杜羅河鐵路橋、自由女神像內部鋼骨等項目成為著名建筑師。
埃菲爾鐵塔重萬噸,高達1000英尺(300米),僅花兩年五個月零五天建造完成。
埃菲爾鐵塔的所有零件都是“預制品”,在巴黎市郊的工廠被制作出運往塞納河畔,工人只在現場完成組裝。
在埃菲爾鐵塔的官網,人們還能看到埃菲爾當年精美得堪稱藝術品的設計圖。
1887年,鐵塔奠基,但很快,埃菲爾面臨資金上的困境和來自文藝、宗教界的全面抵制。梵蒂岡憂心埃菲爾鐵塔在宗教上的影響,莫泊桑、小仲馬等300人著名人士簽訂了《反對修建巴黎鐵塔》的抗議書,各類專家紛紛預言鐵塔會轟然倒塌,它的燈光會殺死塞納河中的魚。
“我們,作家、畫家、雕塑家、建筑師,以及迄今未受破壞的巴黎之美的愛好者,以法國人的品味之名,以受到威脅的法國藝術和歷史之名,來全力抗議在我們首都的中心地帶建立無用的、畸形的埃菲爾鐵塔”。藝術家們在給展覽總代表阿爾方德先生的信中這樣寫道。
1889年,埃菲爾鐵塔在一片質疑聲中竣工,這座鐵塔本該在世博會的20年后被拆除。
但埃菲爾以修建觀測臺等方式“保護”埃菲爾鐵塔,最終,由于埃菲爾鐵塔的軍事戰略意義,它竟免遭拆除命運,為巴黎市的標志建筑得以保留。
2010年,埃菲爾修建的波爾多鐵路橋同被列入法國歷史古跡。
據統計,整個世博會期間,鐵塔的門票和各項收入就達到了140萬美元。
曾因修鐵塔一窮二白的埃菲爾收回資金,并依靠埃菲爾鐵塔得到了新的財富。
多年來,許多電波鐵塔仿照埃菲爾鐵塔的比例建設,全世界都布滿了埃菲爾鐵塔的“仿品”。埃菲爾鐵塔的第一件仿品誕生于1894年,位于英國布萊克浦。對埃菲爾鐵塔最成功的一次仿制要數東京塔,修建于1958年。
豪斥2000萬歐元
歷經24年終成片
埃菲爾雖貴為一代建筑大師,但他生前的成就卻不止建筑學,他在氣象學與空氣動力學上亦有貢獻。
在法國的200法郎紙鈔上印有埃菲爾的頭像,以表彰他對法國的重大貢獻。作為法國的重要歷史人物,拍攝埃菲爾的傳記電影在1997年就有提案。
24年來,這個項目轉手眾多制片公司,名導呂克·貝松、克里斯托夫·巴拉蒂、雷德利·斯科特都曾考慮接受這個項目。
2021年,這部電影終于完成。古斯塔夫·埃菲爾的扮演者最終由法國男星,三度凱撒影帝提名者羅曼·杜里斯擔任。
在拍攝《埃菲爾鐵塔》前,馬丁·布爾布隆僅有《要爸還是媽》兩部爆款喜劇,讓他接下2000萬歐元的巨制,對布爾布隆的導演生涯無疑是一重挑戰。
最終,布爾布隆決定在愛情電影、傳記電影、冒險電影中取“最大公約數”,將真實事件與虛構事件重合,著重表現偉大建筑師與現實抗爭,展現其被命運驅動完成作品的熱情。
除了對建筑的熱愛,電影中埃菲爾的另一重故事線就是愛情。
在修建埃菲爾鐵塔時,埃菲爾的愛妻早已去世,而他的初戀愛麗絲也早已離開。
故事的女主人公,來自埃菲爾一生中的第二段戀情,即他在修建波爾多鐵路橋時期結識的富家女安德麗安。
電影對埃菲爾感情生活的刻畫有虛構成分,但有一半取材是真實的——安德麗安與埃菲爾當年情投意合,到了談婚論嫁地步。安德麗安的父親嫌棄埃菲爾出身低微,反悔了這門親事。
如果安德麗安和埃菲爾在修建埃菲爾鐵塔時再度相遇會怎樣?
當激情與熱愛碰撞,會對埃菲爾的建造生涯產生怎樣的影響?
《埃菲爾鐵塔》用一段摻雜著真實與虛構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工程師埃菲爾的私密一面。
《埃菲爾鐵塔》的多個細節反映了真實事件。電影開頭,古斯塔夫·埃菲爾從辦公桌前起身,推開門,從巴黎之巔遙望城市,這不是電影的發明,而是古斯塔夫·埃菲爾建塔時為自己留的一點私心——一座位于巴黎埃菲爾鐵塔塔頂的私人公寓兼辦公室。
如果你今天有幸參觀埃菲爾鐵塔,還能隔著玻璃看到保留了19世紀裝潢風格的公寓本尊。
公寓內有著埃菲爾、愛迪生、埃菲爾女兒克萊爾·埃菲爾的蠟像。
曾有無數人豪擲千金想要租下這件巴黎視野最好的私人公寓,但今天,它被開放給公眾參觀。
修建鐵塔的點子最早也不是古斯塔夫·埃菲爾提出的,而是埃菲爾事務所的兩位伙伴莫里斯?克什蘭與艾美爾?樓吉爾。
埃菲爾否定了兩名伙伴提出的修鐵塔計劃,認為他們設計的鐵塔笨重,非常丑陋。這點在電影中也得到還原。
在影片中,觀眾還可跟隨埃菲爾的展示,了解那個時代埃菲爾鐵塔抗狂風、抗雷電,采用先進理念安裝四個巨型底座的驚人發明。
正如埃菲爾當年在《時代報》上公開回應的那樣,埃菲爾鐵塔的規模、美學和堅固性就是法國卓越工程的證明。
“我應當嫉妒這座塔,她已經比我有名了”。在埃菲爾鐵塔建成后,它舉世聞名,惹得建造者埃菲爾這樣揶揄道。
埃菲爾已逝去102年,這座塔卻依然挺立,讓我們跟隨《埃菲爾鐵塔》的腳步,感受這部鐵塔背后的奇跡與希望,聆聽埃菲爾本人浪漫又傳奇的建筑旅程。
《埃菲爾鐵塔》
歡喜首映 獨播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