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S 突然離世,粉絲們都悲痛萬分。
她家人公布的樹葬決定,一時間引發眾人熱議。
小 S 透露姐姐生前就有樹葬的心愿,目前骨灰暫存家中,等待申請完成。
這一消息,讓樹葬這種殯葬方式迅速進入大眾視野。
在探討樹葬申請流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樹葬的前世今生。
01
“樹葬”這事兒,老祖宗早就在做了!
樹葬并非新生事物,它擁有悠久的歷史。
在古代,部分少數民族就有樹葬習俗。
比如鄂溫克族,若家中小孩不幸夭折,家長會用樺樹皮或獸皮包好尸體,懸掛在山林的樹枝上,認為這樣孩子的靈魂能得到安寧 ,也能盡快轉世投胎。
赫哲族也有類似做法,會將夭折的嬰兒用草席裹好,掛在樹上,期望孩子能去往更好的世界。
這種樹葬方式多針對特殊情況,像小孩夭折,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生命和靈魂的樸素認知。
除了這種懸掛式樹葬,還有更為常見的將骨灰埋于樹下的方式。
隨著時間推移,現代樹葬在傳承傳統理念的基礎上,更多地融入了環保、節省土地資源等元素。
如今,樹葬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或地區,成為一種被廣泛關注的殯葬選擇 。
02
“樹葬”發展咋樣?各地政策全在這兒
民政部數據顯示,生態葬占比從 2015 年的 2% 穩步攀升至 2023 年的 8% ,樹葬尤其受歡迎,超 60% 的年輕人都能接受,這體現出大家對生命與自然關系的全新理解。
在北京,長青園是樹葬的熱門選擇。每平方米土地可承載 10 人以上的骨灰,將骨灰撒入土壤后再種植紀念樹。申請時,需向墓園提交逝者的死亡證明、火化證明等材料,部分還需簽署樹葬協議。
上海為鼓勵市民選擇樹葬,給予 3000 元補貼,這既能緩解經濟壓力,又能有力推廣綠色殯葬。申請流程與北京相仿,十分規范,讓家屬倍感安心。
成都和上海補貼一致,均為 3000 元;
鄭州補貼 1000 元。
東莞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每具骨灰補貼 1000 元,讓更多人有機會選擇樹葬。
潮州為戶籍居民提供 1000 元獎勵,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鼓勵大家選擇更具意義的殯葬方式。
沈陽紀念林南區占地千余畝,已安葬超過 40 萬盒骨灰,種植 20 多萬株樹木,是生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體現。
03
“樹葬”到底好在哪?看完就懂了
樹葬不只是一種殯葬形式,更蘊含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大 S 選擇“樹葬”,展現出她對自然的眷戀和對生命的獨特見解。
骨灰融入大地,不設墓地、不筑墳頭,僅留一棵樹,讓生命以別樣的方式延續。
與傳統“土葬”相比,“樹葬”節省了大量土地資源,使有限的空間能夠承載更多生命故事。
它讓我們領悟到,生命的結束并非終點,而是新的開始,是與自然的永恒融合。
大 S 樹葬一事,促使大家關注樹葬。無論在臺北還是大陸,樹葬正逐漸被大眾接受。
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樹葬、接納樹葬。
大家對大 S 樹葬有何看法?對大陸樹葬發展有何期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同探討生命的意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