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風濕免疫科中,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有的人稱它為“不死的癌癥”,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表現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系統性的自身免疫病。
新加坡貢方堂TCM疼痛科專家丘保潤表示,主要影響部位是關節,由于自身免疫系統受到影響,該疾病還會造成多個臟器損傷,例如肺部、皮膚、心血管等等,甚至部分人群會出現腎臟、眼睛等方面的問題,這些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往往是致命的。
1、晨僵:手指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在早上會有關節麻痹僵硬等表現,病程愈長,其晨僵癥狀愈嚴重。
2、疼痛:關節紅、腫、熱、痛,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可從間歇性轉變為持續性。嚴重者可能伴發全身癥狀,如發熱、乏力、全身酸痛等。
3、手指怕冷:絕大多數手指風濕性關節炎癥狀會有怕冷表現,手指遇冷水就會出現手指發紫和失去觸覺等表現。
4、骨性結節:指間關節腫脹肥大,呈結節樣改變,多發生于遠端指間關節,其次可見于近端指間關節,偶爾可見于手掌掌指關節。出現結節的部位還可能伴有酸痛感、活動受限甚至畸形。
中醫怎么治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屬中醫學“痹證”范疇。
中醫主張類風濕關節炎從病因入手,應先分寒熱(因痹有寒、熱兩大類),而后再據此分為寒痹偏風型、偏濕型及單純寒型,熱痹偏風型、偏濕型及單純熱型等。
針對病因用藥的同時,結合對某局部疼痛有特異作用的引經藥物,如上肢用片姜黃、桂枝,下肢用獨活、懷牛膝等。處方中還可酌加止痛、消脹、活絡等藥。
在辨證時參用當歸、赤芍、丹參、水蛭、地鱉蟲、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確能提高療效?;鏊庍€有改善軟骨細胞功能,促進新骨生成及修補的作用。
此外,先賢有“久必及腎”“腎主骨”之說,類風濕關節炎病程纏綿且表現出腎虛證者,加用補腎藥如熟地黃、骨碎補、鹿角膠、桑寄生等,而此類藥物在藥理研究中均證實對類風濕關節炎的骨質破壞、骨質疏松不僅有修復作用,且能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患者王某某,男,時年55歲。
主訴:“風濕性關節炎”十余年,疼痛以膝關節為甚。入冬以來,疼痛加劇,持續不已。
中醫診斷:風濕性關節炎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
處方:烏頭湯加減。
制川烏 ,先煎半小時,蜂蜜,生麻黃 ,先煎十分鐘,白芍,黃芪,炙甘草,蠶沙,用布包,薏苡仁,獨活,地龍,川芎,當歸 ,川牛膝,14劑,水煎服。
復診:諸癥明顯緩解,疼痛減輕。原方繼服14劑,諸癥消失,僅在天氣變化時稍感腰腿不適。
專家介紹
丘保潤,Que Poh Yuen Albert,出生于中醫世家,畢業于新加坡中醫學院,中醫學碩士,先后在成都中醫藥大學以及南京中醫藥大學研修并臨床。1995年開始行醫,至今已有近30年的從醫經歷,在治療背部、腰腿疼痛、脊柱和頸部疾病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專業經驗。
尤其擅長針灸(郭氏針灸法)治療各種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針灸科疾病:頭痛、風濕、抑郁癥、關節炎、膝關節滑膜炎、踝關節扭傷、三叉神經痛以及各種急慢性痛癥、中風后遺癥、面癱等有著獨特的療效。擅長針藥并用治療臨床上各科常見疾病,如:不孕不育、婦女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過敏性鼻炎;內科消化系統腸胃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睡眠障礙、焦慮癥、亞健康調理、情緒管理。
語言:精通華語、英語、通曉福建廣東等方言。
坐診時間:周一、二、三、五、六全天坐診
坐診地點:11 Tanjong Katong Road #o2-12 Kinex Singapore 43715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