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今年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運動科技平臺Keep迎來了自己的十周年。
也是在這一天,Keep創始人王寧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十載同行,向新而生》。信中最有重量的信息無疑是——Keep未來將All in AI,基于十年的運動數據積累與沉淀,“讓在線健身從推薦走向生成,持續引領運動科技行業”。
有趣的是,文章的落款是“小王的愛 & DeepSeek AI”,這也讓全員信表達內容的理想照進了現實。
▲王寧的內部信是和DeepSeek聯手完成的,AI已經成了各行各業包括運動健康行業繞不過去的浪潮。
Keep到了十年節點
Keep All in AI的底氣,是因為它已經用十年的時間壘起了足夠豐厚的家底。
2015年,Keep跟隨移動互聯網大潮誕生,最初只是一款線上健身工具,但逐漸,Keep生長出了社區,隨后又涉足消費領域,推出訓練裝備和健康食品,覆蓋了吃穿用練。而動感單車、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則結合線上健身內容,逐步完善AIoT布局,實現了線上線下打通的軟硬件互聯。
可以說,在這十年間,Keep從0到1又從1到10,業務橫跨了線上+線下、內容+硬件,從一款產品成長為一個生態。某種程度上,Keep的價值已遠超過了工具層面。一個例子是,近幾年獎牌業務成為了Keep的黑馬業務,通過這項業務,Keep和包括二次元群體在內的年輕一代實現了情緒互聯。Keep從純功能性的訓練軟件和內容社區,到被用戶的情緒需要,再到成為一種潮流生活方式的代表,這樣的發展軌跡,實在是頗為少見。
Keep從未停止生長,正因為有了這些底牌,Keep才能在十年間一直無畏地追逐新浪潮。而在十年這個重要關頭,Keep也勢必要尋找一個能夠承載公司未來的新起點。
這次是AI。
All in AI,Keep有先發優勢
在AI方面,Keep是有前瞻性的。早在2018年前后,王寧就提出要進行AI方向的探索,但當時從整個互聯網生態和行業來看,時機和應用還未成熟。這兩年,AI尤其是AIGC領域有了革命性迭代,年初DeepSeek的爆火,再一次展示了AI的無窮可能。從宏觀層面看,AI浪潮已經不可避免。
而要落到實處,AI和各垂直領域的深度結合也是大勢所趨。
同樣作為小而美的工具類產品,美圖就是一個例子。2024上半年,美圖的總營收是16.2億元,同比增長28.6%,超1081萬的付費訂閱用戶也創下歷史新高。其核心業務的迅猛增長,主要原因在于生成式AI技術讓美圖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圖像和視頻處理效果以及視覺創作等功能,本質上,美圖的蛻變是AI在垂直應用場景威力的例證。
美圖的這種增長路徑,對專業性更強的Keep來說,同樣是一個積極信號和鼓勵。Keep與美圖有相似的早期發展路徑,而且同樣聚焦于垂類場景。美圖的“童話故事”,同樣有機會發生在需求剛性更強的運動健康領域。
更重要的是,在AI上,Keep是具備先發優勢的。在AI領域,雖然通用大模型通用性較強,但事實上不同行業之間差異巨大,各有各的門道,這就是為什么現在行業的AI大模型戰爭,開始從通用大模型燒到行業大模型。落實到垂直領域,模型的建構仍然要依賴行業大數據。可以說,在AI領域,越專業的數據越有價值。
而Keep最不缺的就是數據。眾所周知Keep核心競爭力在于由軟硬件共同產生的數據,而且這些數據并非泛泛,其背后是運動健康領域切實積累起來的一個個鮮活的個體。
據公開披露,Keep占據了國內線上運動遠超第二名的月活躍用戶量,平均月活保持在3000萬左右,會員滲透率達到11%以上。當然大數據的價值還來自整合不同類型的數據源,數據的維度要足夠豐富。Keep看家的健身領域不說,僅就Keep被低估的跑步業務上,Keep掌握的數據的數量和豐富性也足夠可觀。目前Keep跑步覆蓋超過10萬條跑步路線,在線下,Keep去年和北馬等超過150個馬拉松賽事合作,生成了個人信息、報名信息、運動記錄、運動偏好、訓練狀況、跑鞋及智能穿戴裝備、運動器械、課程內容、營養補給、路線路書等多維度的信息。
總的來說,Keep數據的特點是,聚焦運動,有足夠的規模性、全面性和復合性。這也構成了Keep今天要進行大模型算力訓練的最大優勢。可以說,10年的積累,成為Keep坐到AI牌桌上最大的籌碼。
以DeepSeek的開源為例,Keep能夠聚焦在一個明確清晰的需求和場景中,給到其數據反饋,來不斷反推模型的研發和訓練,并實現持續的適配和調整。這樣一來,AI與Keep的數據資產就會形成良性循環,產生飛輪效應。
并且,這一邏輯已經得到初步驗證。Keep于2024年在海外上線多個AI健身應用,通過ChatGPT及Claude來為用戶生成個性化的訓練計劃或飲食計劃。如今,隨著DeepSeek引發的效率革命,這些應用的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Keep再掀產業革命
從Keep的發展史來看,這次All in AI,將重新定義Keep的商業價值,甚至或將推動一次新的行業迭代。
首先,從業務上看,在健身行業走向專業化和個性化的當下,AI能給Keep直接帶來內容供給的增加和內容種類的豐富。這種豐富,還將基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真正的千人千面。
其次,AI還將幫助內容生產提效,將運動課程設計師從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AI大模型的爆火,能夠讓運動領域的內容生產行業率先進入新的發展周期,成為新一批商業化的AI應用——一如此前圖像視頻編輯行業的迭代。
目前,Keep在線的5000多節官方運動課程中有超過15%為AIGC 生產,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在AIGC內容供給上的投入。最終,Keep希望借由AI實現業務邏輯的重構,即王寧在信中提到的“讓在線健身從推薦走向生成”。
順著這個邏輯推演,Keep基于DeepSeek這樣的開源模型,完全可以使其代替原有的傳統教練,在應用層產出個性化運動方案,真正實現AI Coach對傳統教練的替代。Keep近日也表示,Keep App即將推出AI測試版,并于后期上線全新版本。從更長遠來看,Keep亦有希望在運動健身行業內打磨出屬于自己的、高度適配的大模型應用。
此外,對Keep來說,AI的意義還將體現在生態上。目前,Keep構建起的運動服務生態有軟件,有內容,還有硬件,各部分之間互聯互通,形成閉環。Keep擁有基于“運動檔案”的運動狀態評估和運動能力評估體系,以及基于智能硬件的多重服務,讓平臺可以更全面地獲取用戶數據和信息。如今,在AI能力的加持下,Keep將實現業務深層次的“大串聯”,讓已經形成的生態圈更為深入和豐盛。
而智能化應用層面,Keep也在不斷驗證和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比如,目前已服務超1500萬用戶的“Keep評估體系”,通過評估用戶運動負荷與運動能力幫助用戶制定運動方案;Keep AI助手Kiri作為運動中臺引導角色,正在通過對用戶行為分析能力的提升,迭代其服務能力;會員專屬的體態評估、腿型評估、肩頸評估等身體評估功能,也基于運動科學理論與AI識別能力,為用戶帶來先進的身體評估服務。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這條路剛剛起步。用在AI應用商業化培育之際,Keep正在成為垂類領域的先行者,摸索變現之道也是擺在面前的問題。
另一方面,AI的融合最終仍要作用到對品牌的繼續加成上。經過這十年的各種嘗試,Keep目前建立起來的業務組合已經接近目前市場下的最優解,但可以預見,在構建一個帶動公司各項業務加速轉動的新飛輪同時,Keep也需要繼續不斷調試符合AI時代的業務構成和比重。
但起碼在目前,Keep內部有一個關于AI的有趣表達:APP與智能硬件屬于硬“運動科技”,為用戶提供AI化的產品與服務,消費品和獎牌等業務則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帶來運動之ai(愛)。這種表達,一方面可以看出Keep不希望All in AI將品牌變得過于像個“機器”,另一方面仍是與Keep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運動服飾、運動裝備以及獎牌業務,尤其是正在拓展更多品類的運動服飾,已經開始顯現增長潛力,有機會成為Keep另外一個新的增長點。
在穩固基本盤的基礎上,一旦AI和ai有效結合,Keep商業價值的天花板也得以被拉高——Keep的上限又要重估。
小結
理解Keep,最終要回到這家公司的基因上。十年前,Keep是以顛覆者的身份誕生的。這家公司用線上健身的方式,某種程度顛覆了傳統的線下健身業態,給中國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運動健康體驗。
以AI為分界線,當運動健康領域下半場開始,Keep再一次率先吹響進攻號角。這次Keep不但要顛覆行業,還要顛覆自己。對Keep來說,All in AI意味著,未來其將用AI Coach代替自己一直擅長和引以為傲的專業教練,放棄自己長期以來的優勢,需要勇氣,也需要決斷力。好在這家公司是不缺膽量和創新基因的,對Keep來說,All in AI只是又一次“不顛覆,不成活”。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