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國民黨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而在皖南事變中,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挺身而出,突圍中受傷的袁國平為了不連累戰友舉槍自盡。
而在自盡前他還不忘交黨費,袁國平英勇犧牲后,他留下唯一的兒子長大后發展如何?袁國平又有著怎樣傳奇的經歷?
袁國平是湖南邵東人,他和毛主席既是老鄉,又是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校友,1922年袁國平考入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
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此后,袁國平先后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五次反圍剿作戰和紅軍長征。
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到達陜北,袁國平歷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后方辦事處政治部主任,西北紅軍大學政治委員等職,為紅軍培養了大批干部。
1938年4月26日,袁國平經過毛主席親自推薦,就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新四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但軍長葉挺又是黨外人士,為此,中央對新四軍的各級領導干部配備十分重視。
對于政治部主任人選的確定,中央尤為慎重,一開始提出的醞釀名單有陳毅,張際春等幾套方案,最后才確定由軍隊政治工作經驗非常豐富的袁國平擔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同時擔任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委員。
1928年3月15日,毛主席在致新四軍黨委書記,副軍長項英的電文中說:“中央決定派袁國平為新四軍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副主任”。
電文中特別提到,“袁國平政治開展,經驗亦多”中央同時選派了50名優秀干部去新四軍工作,電文還明確,“五十個干部即由袁國平率來。”
對于袁國平從事軍隊政治工作的才能,毛主席十分贊賞,多次表揚他是“我軍著名的宣傳股東家”,在他的領導下,新四軍政治工作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以及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8萬余人保衛襲擊,皖南事變發生。
新四軍將士血戰七天七夜,終因寡不敵眾而大部分犧牲,軍長葉挺冒死請命,被國民黨扣押,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就在新四軍群龍無首之時,袁國平挺身而出,帶著剩下的戰士突圍。
1月14日晚,袁國平在突圍中身負重傷,戰士們用樹枝扎了簡易擔架抬著他轉移,天亮前,他們在章家渡渡河時又被敵人發現,頂著槍林彈雨艱難到達對岸后,100多人的隊伍只剩下三四十人。
在渡河時再度受傷的袁國平掙扎著將一個筆記本和七塊大洋交給衛士連副連長李甫,斷斷續續地說:“你們趕快突圍,不要管我了,否則一個都出不去,向組織上替我匯報。”并指著大洋說:“這是黨費!”
在大家泣不成聲的時候,袁國平悄悄地摸出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袁國平這位不足35歲的新四軍高級將領,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實現了他所說的“如果有100發子彈,要用99支射向敵人,最后一發留給自己,決不做俘虜”的諾言,他的遺骸于1955年6月19日移葬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袁國平的妻子邱一涵是一位參加過長征的女戰士,二人在1929年結婚,是軍中聞名的恩愛夫妻,政治上相互關心,工作中相互支持。
1940年,他們還被新四軍軍部評為模范夫妻,為了革命事業,他們把子女寄養在鄉下,以致于女兒因為貧困無醫而去世,兒子幼年失學。
皖南事變后,黨組織調邱一涵到豫皖蘇邊根據地,彭雪楓推薦她到抗大四分校工作,后擔任校政治部主任,她強忍失去丈夫的悲痛,繼續努力工作。
渡江戰役勝利后,邱一涵從部隊轉到地方工作,參加南京市的接管工作,1952年10月,蘇北區和蘇南區合并成立江蘇省,邱一涵任江蘇省常委,監察委員會書記,1956年因患癌癥去世,而年僅17歲的兒子袁振威也徹底成為孤兒。
但悲慘的命運沒有將袁振威打倒,他發奮讀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后,袁振威被分配到了海軍裝備系統,在這個崗位上他干了20年,推動了海軍裝備的不斷進步。
晚年的他采訪中面對自己的身世,淡然地說:“我很平凡,黨和國家已經給我足夠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