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冷戰伊始,面對國際局勢變化,蘇軍組建了21個機槍炮兵師
60年代中期隨著與鄰國關系緊張及局勢變化,蘇聯開始重新考慮組建筑壘地域。1966年3月為了保護外貝加爾地區鐵路,組建了筑壘地域第97號(總部赤塔東南比柳圖伊)和第114號。每個筑壘地域編有3個摩托化步兵營(每營4個連)、4個坦克營(每營4個連,裝備Т-34-85、ИС-2、ИС-З、ИС-4、Т-54、Т-55和ОТ-55坦克)、獨立機槍炮兵營(6個連,其中2個坦克連,每連10輛ОТ-55和ИС-4)、工兵營、通信營、修理營、反坦克營(18門85毫米加農炮)、火箭炮連(4門БМ-13)。總體來看,筑壘地域武器配備稍遜于摩托化步兵師,而人數上基本相當于摩托化步兵旅。
隨后蘇軍在遠東濱海邊疆區和阿穆爾州組建10個筑壘地域,另外5個位于外貝加爾地區,1個在哈薩克斯坦以及4個在土耳其邊境。每個筑壘地域的編制都相對固定,基本編制是
- 3-5個獨立的機槍和炮兵營(在一些筑壘地域有1個機動步兵營);
- 1個坦克營和1-3個坦克連;
- 1-3個炮兵營或獨立炮兵連(包括戰術導彈和反坦克)
- 防空導彈營或連;
- 獨立通信營或通信連;
- 工兵營、連或排;
筑壘地域的機槍炮兵營通常編有2個機槍炮兵連和1個摩托化步兵連、1個迫擊炮連,根據防御區域和任務,有時是1個坦克連(充當固定射擊點)、2-3 個火炮機槍半側防暗堡和一個防空排(配備ЗПУ-2高射機槍)。機槍連由 3 個機槍排組成,每個排裝備6挺ПК和ПКС機槍、1挺12.7毫米НСВ重機槍、АГС-17榴彈發射器和СПГ-9火箭筒。筑壘地域的摩托化步兵部隊編制固定,一般用ЗиЛ-131和ГАЗ-66車機動。坦克營裝備31輛Т-54/Т-55坦克,有時也有部分ОТ-55噴火坦克。獨立火箭炮兵營裝備18門БМ-21或БМ-13火箭炮(每連6門),反坦克炮兵連裝備6門МТ-12型100毫米加農炮。
1989年秋冬,大部分筑壘地域撤銷番號改編為機槍炮兵團成為新組建的機槍炮兵師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組建的筑壘地域基本情況為
筑壘地域第1號,1970年5月13日組建,負責在陸地防御艦隊主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1995年11月25日撤銷番號,總部位于斯拉維揚卡村,具體編有
- 5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 1048、1061-1064營,這5個獨立機槍炮兵營1982年8月由原獨立機槍第236/246/252/253和257連組建
- 5 個獨立炮兵營,火箭第7營(1983年8月組建)、保養維護第239營以及在原阿爾喬莫夫斯基地區海岸炮兵第1026/1045和1047連基礎上組建的炮兵營。
- 獨立工兵第 857 連(原第 1269 排)、防空第 239 連和通信第4中心。
筑壘地域第2號從創建之日起就編入第15集團軍,覆蓋哈巴羅夫斯克附近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河交匯處,總部位于哈巴羅夫斯克。下轄四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 134、第 187、第 191、第 934 營;摩托化步兵第348營和坦克第36營;獨立火箭炮兵第313營、獨立炮兵第814營。它是唯一一個編制沒有變化的筑壘地域直到 1990 年代末。
筑壘地域第3號隸屬于阿穆爾州第 43 集團軍,下轄獨立機槍炮兵第229營、第651營、第681營和第804營,摩托化步兵第308營,火箭炮兵第544營,防空炮兵導彈第111營。 1989年12月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8師機槍炮兵第63團
筑壘地域第4號隸屬第5集團軍,下轄獨立機槍炮兵第13營、第445營、第709營和第 876營,1個摩托化步兵營,坦克第68營,火箭炮兵營。1989年10月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9師機槍炮兵第196團
筑壘地域第5號,總部位于波波夫卡,隸屬第5集團軍。下轄獨立機槍炮兵第705營、第 800營和第880營,坦克第69營、1個火箭炮營和通信第166連。1993年撤銷番號
筑壘地域第6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的筑壘地域第78號,1942年4月在莫斯科防區伊利諾組建,之后轉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之后部署于外高加索地區,在那里經歷了各種重組,一直存在到蘇聯解體。它隸屬外高加索軍區第31集團軍,總部位于阿哈爾齊赫,下轄獨立機槍炮兵第48營和第54營,1個炮兵營和工兵第34連。
筑壘地域第7號,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的筑壘地域第55號,1941年2月4日在外高加索列寧納坎組建,負責保護蘇聯與土耳其邊界。后來經過各種重組,一直存在到蘇聯解體。1980年代后期該筑壘地地域隸屬外高加索近衛第7集團軍,轄獨立機槍炮兵第69營和第78營、1個獨立火箭炮連。
筑壘地域第8號,歷史源于二戰時期的筑壘地域第51號,1941年1月5日在外高加索地區阿哈爾卡拉基組建,之后轉移到巴統,負責保護蘇聯與土耳其邊界。后來經過各種重組,一直存在到蘇聯解體。1980年代后期隸屬第31軍,轄4個機槍炮兵營(第4,7-9營)、1個工兵連和1個通信連。
筑壘地域第9號,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的筑壘地地域第69號,1942年4月在喀山組建,同年7月轉移到北高加索方向,此后轉隸第45集團軍。后來經過各種重組,一直存在到蘇聯解體。1980年代末隸屬近衛第7集團軍,下轄獨立機槍炮兵第1555營和第1581營。
筑壘地域第10號,隸屬中亞軍區第32集團軍。下轄5個獨立機槍炮兵營,部署于吉爾吉斯斯坦的第 86營、第 94營和第 1526營,部署于哈薩克斯坦的第 1637營和第1638營
筑壘地域第11號, 1975年12月31日在獨立機槍炮兵第305營和第557營基礎上于外貝加爾多薩圖伊創建,隸屬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8師。1979年2月后編制得以完整,編成有
- 5 個獨立的機槍炮兵營,第221營、第297營、第305營、第557營和第1458營
-獨立摩托化步兵第349營、獨立坦克第37營、獨立火箭炮兵第340營、獨立工兵第40連和獨立通信第413連。
筑壘地域第12 號,位于布拉戈維申斯克,隸屬于第35集團軍。下轄獨立機槍和炮兵第255營(、第 876營,1個火箭炮兵營,噴火坦克第21連以及其他5個獨立連。1989年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6師機槍炮兵第57團。
筑壘地域第13號,隸屬第5集團軍,下轄
- 5個機槍炮兵營,第382營,第445營,第473營,第570營和第 650營
- 獨立摩托化步兵第117營和獨立坦克第11營;
- 獨立通信第75連和1個獨立噴火坦克連。
1989年12月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9師機槍炮兵第105團。
筑壘地域第14號,組建于1970 年代初,是在1966年3月于外高加索組建的筑壘地域第114號基礎上組建,轄獨立機槍炮兵第256營、4個坦克營和噴火坦克營、1個炮兵營、1個火箭炮兵連。1989年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2師機槍炮兵第363團。
筑壘地域第15號,1966年5月3日組建,防御新喬治耶夫卡地區,隸屬于遠東軍區第5集團軍。下轄5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279營、第398營、第854營、第861營和第862營;坦克第25營、火箭炮兵第1190營、獨立炮兵第21營和第40營。1989年10月19日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7師機槍炮兵第114團。
筑壘地域第16 號,1970 年代初在原1966年3月于外貝加爾比柳圖伊組建的筑壘地域第97號基礎上組建,編成:
- 4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 252營、第 571、第 572 和第 642 營;
- 獨立坦克第64營;
- 獨立噴火坦克第122營(也稱為坦克第95營);
- 獨立炮兵第625營;
- 獨立火箭炮兵第1193營。
1989年改編為近衛機槍炮兵第122師機槍炮兵第383團。
筑壘地域第17 號,隸屬于遠東軍區第45集團軍,然后是第15和第5集團軍,下轄4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250營、第 316營、第317 營;坦克第26營、1個火箭炮兵營。負責防御邊境到達爾內列琴斯克一線。90年代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30師機槍炮兵第365團。
筑壘地域第18號,總部位于克拉斯諾卡緬斯克,隸屬于外貝加爾軍區第36集團軍。下轄
- 4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150營、第377營、第379營和第405營;
- 坦克第63營
- 2個噴火坦克營,后來重組為獨立坦克第78營;
- 獨立炮兵第423營和獨立火箭炮兵第1139營。
1989年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31師機槍炮兵第363團
筑壘地域第19號位于達烏里亞,隸屬外貝加爾第36集團軍,1989年下轄3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6/176和178營)、坦克第60和第261營、噴火坦克第37連。此后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2師機槍炮兵第363團。
筑壘地域第20號,隸屬遠東軍區第5集團軍,下轄3個獨立機槍炮兵營(第803、879、881營)、摩托化步兵第617營、坦克第66營、火箭炮兵營、1個反坦克炮兵連(裝備100毫米反坦克炮)。1989年12月11日改編為機槍炮兵第129師機槍炮兵第250團。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