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血壓
文/VIP作家?金阿根
春節前夕,各地迎春活動搞得如火如荼,內容十分豐富,有年貨展銷的,有各種志愿者服務。這不,小區文化廣場上,穿白大褂的醫務人員一溜煙的坐在長桌上,免費為居民量血壓測血糖。
這些日子的天氣有霧霾,上午的陽光遲遲沒有灑下來,雖然溫度不是很低,但還是冷颼颼的,廣場上并沒有出現擁擠現象,那個用石搗臼做麻糍的,雖然吸引不了多少人,但裝好塑料盒子,一聽要掃碼付費的就很少有人問津。因為麻糍是山區人特產,這里是水稻地區春節前習慣是舂年糕。老秦圍著廣場轉了一圈,走到測血糖量血壓的醫務人員面前。
一些老頭老太手臂從羽絨服或棉大衣袖中抽出量血壓,臉上表情不一。有笑嘻嘻的,也有少數愁眉苦臉的。老秦知道自己的血糖每次檢驗在5.7~5.8左右,應該很正常的了,而血壓一直來比較高,長期服用纈沙坦和倍他樂,應該說這二三十年來基本穩定。看到不少人在測量血壓,情不自禁的坐在凳子上,把右手從棉衣里抽出,一個小姑娘給他自動測庒儀上測量。老秦讀過衛校,當過保健員,加之久病成良醫,知道正常血壓過去標準是120/80,現在標準是收縮壓90 ~139,舒張壓60~89屬于正常,而小姑娘第一次測量的血壓是191/158,第二次重測192/162,哇的一聲,著實把人嚇了一跳。小姑娘大概是個實習生,趕忙拿給身邊的男醫生量,也差不多。天哪,如果這個數據,自己差不多暈倒在地爬不起來了。然而此刻,頭不暈,腳不軟,心跳不快,他只得怏怏離開。
他記得在一家省級醫院,掛號后到門診室前等待,他看到大家進門診室前都在測血壓,因為進了門診室醫生不量血壓了。扯去袖子伸進那套子,血壓計在手臂上自動緊繃,58 /52,連測兩次一樣。唉,這高血壓怎么變成低血壓了?這自動測量血壓計準不準?這個數據他不會當真,旁邊也測的人三三兩兩嘀咕著,懷疑這血壓測的不準。老秦進了診室,把這情況告訴醫生,白大褂醫生也不吭聲,根據老秦自?病情很快開了藥,又一個病人進去,按照這速度,半天能門診50個患者不成問題吧。
從省級醫院住院,當然不是高血壓病。九天后出院回家,過了兩天就到新搬遷住著的小區那個社區醫務室配高血壓藥,那位郁醫生倒是很熱情,很快給他測量血壓,電子血壓計顯示收縮壓達162mmhg舒張壓103mmhg,說高了,再量一次,收縮壓167mmhg,舒張壓沒變,這下把這位年輕醫生嚇了一跳,說纈沙坦吃兩粒吧,倍他樂還是一粒。
老秦既不相信又不放心,特地回到原先住了20多年的老社區那家醫務室。他喜歡那個說話慢條斯理,測血壓前總讓他坐一會才量的女醫生,還有一位臉色粉白,五官長得很端莊,說話快人快語,辦事風風火火的那位女護士。脫了右手袖子,套上伸縮牛津布,仔細地揑著,看水銀上下晃動,量上兩次,再測心跳,慢悠悠的報上128~80,屬正常范圍。
老秦想不通,為什么血壓會如此高低不等,自己每天按時服藥沒有中斷過,身體也沒有明顯不適,那就是血壓計的問題了。后來他查找資料,請教老醫生,終于知道,用手揑的老水銀血壓計準確性較高,電子血壓計使用簡單,測量結果受環境等影響,準確度低于水銀血壓計。哦,原來如此,難怪患高血壓病的人越來越多。這對醫藥系統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而對于老百姓來說是災難,花的是冤枉錢。這些儀器使用前難道沒有鑒定過嗎?
讓老秦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止是小小的血壓計,還有CT、B超、磁共振等,患者花了檢查費用,數據到底是否準確,還是僅供參考……
(本文系水緣微小說(ID:sy_wxs)原創首發,作者:VIP作家?金阿根)
作者介紹:金阿根,中共黨員,退伍軍人,浙江省作協會員。出版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集9本。在《萌芽》《江南》《西湖》《東海》《文學港》《長城文藝》等雜志和《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市場報》《新疆日報》《深圳特區報》《浙江日報》《杭州日報》《羊城晚報》《錢江晚報》等副刊發表文章200萬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