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上任后首次對外出訪時,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巴拿馬身上。他一到巴拿馬就開始施壓,要求這個國家與中國保持距離。
在訪問期間,盧比奧直接向巴拿馬總統穆利諾表達了美國的憂慮。他指出,美國已注意到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地區的影響,并視其為一種潛在威脅。
他將美國的立場表達得非常明確:如果巴拿馬不重新評估并調整其與中國的關系,美國可能采取包括經濟制裁甚至軍事行動等措施。這種說法顯然帶有明顯的威脅意味。
迫于壓力,巴拿馬作出妥協。穆利諾總統表示,巴拿馬允許美軍艦通過巴拿馬運河,并不再與中國續簽“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協議。
特朗普真的只是想要一條運河嗎?
其實,巴拿馬運河只是一個開始,這也是特朗普慣用的手段:頗為相似:先提出一個過高的要求,對目標國施加足夠壓力,然后再適當降低要求,看似給對方留有余地,但實際上達到了最初的意圖。
所以,從一開始,特朗普想要的就不只是一條運河,他的目標一直都是中國,或者說是他的終極目標是“徹底實現美帝主義霸權”。
特朗普一上臺就拿巴拿馬運河開刀,聲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還無端指責中國正在管理這條運河。
但大家都知道,中國并沒有控制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政府也明確表態,重申了對運河的主權,不在討論范圍內。
而特朗普卻一再的強硬表態,生拉硬拽的把中國拉進他支起的戲臺里。
現在,盧比奧的新要求是巴拿馬廢除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還要讓美軍艦自由通過運河。
這明擺著是在攪局中巴合作,同時加強美軍在拉美的影響力。
想想看,美國現在哪還有什么基建能力啊?跟中國比差遠了。特朗普的真正意圖就是攪黃中巴合作,順便增強美軍地位。
盧比奧的行為也引發了巴拿馬國內的抗議活動。
抗議者們焚燒了特朗普的畫像和美國國旗,表達了對美國干涉內政的強烈不滿。
但說實話,巴拿馬就不該對特朗普妥協。
我們都明白,特朗普2.0推崇的就是“美國優先”,這種理念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盟友利益為代價的。
看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遭遇,我們就能窺見一二。特朗普最初只是對加拿大揚言加征關稅,但當發現特魯多的軟弱后,便步步緊逼,最終使得特魯多政府陷入困境。
現在,巴拿馬似乎也正面臨著類似的壓力。在特朗普政府的威逼利誘下,巴拿馬選擇示弱,而這必然會引發特朗普政府很進一步的訛詐。
在美國人的心里,早就沒有“尊重、合作”這種詞了,他們只知道”霸權“,在他們眼里,只有兩種人獵人和獵物,巴拿馬這次的妥協換來的只會是無止境的剝削。
回顧歷史,2017年中國與巴拿馬簽署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這一舉動在中拉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巴拿馬算是拉美地區第一個吃這“一帶一路”螃蟹的國家,按照雙方的約定,這合作每三年就能續約一次,而且每次一續就是三年,穩穩當當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巴拿馬要是沒有外部壓力,哪會輕易放棄跟中國這么好的合作機會呢?
美國的干預,說白了就是怕中國在南美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動了它的“奶酪”。
說實話,中國跟巴拿馬的合作,那可是實打實的共贏。巴拿馬運河,這條世界的黃金水道,因為跟中國的合作,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而中國的企業和資金,也給巴拿馬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可美國這一插腳,不光是中巴合作受影響,連整個南美地區的穩定和發展都得打個問號。
其實在特朗普第一次發聲表示對巴拿馬運河感興趣的時候,中國就第一時間聲援了巴方。
現在,雖然巴拿馬方面做出了選擇,但咱們中國可是始終保持著大國風范。
中國駐巴拿馬大使徐學淵的那番話,就說到了點子上:中國跟巴拿馬打交道,從來不玩虛的,講的就是平等、尊重、互利,還有那些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
“平等、尊重、互利、發展機遇”這4個詞展現出大國該有的態度,而這才是真正為了巴拿馬人民好的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