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是導致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致病病毒,深入探究其感染機制是開發有效治療策略的關鍵。HIV-1感染的核心步驟之一是將其遺傳物質運輸到宿主細胞核內,并成功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然而,宿主細胞核由雙層膜包裹,只有核孔復合體(nuclear pore complex,NPC)能夠選擇性地控制物質的進出,這為HIV-1的核內入侵構成了一個重大的障礙。
NPC是生物體內最大的蛋白質復合物之一,由約30種核孔蛋白(Nups)組成,這些蛋白共同構成了一個動態且高度選擇性的屏障。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大多數病毒會在細胞質中解包衣殼,暴露出遺傳物質,并通過與核定位信號(NLS)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復合物穿越NPC。然而,HIV-1的行為卻不同尋常:其錐形衣殼在細胞質中保持完整,直到進入細胞核后才完成解包。更為困惑的是,HIV衣殼的尺寸遠大于NPC的選擇性過濾閾值,這意味著其穿越機制具有獨特性。
近年來,關于HIV如何與NPC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已有證據表明,HIV衣殼與NPC的FG重復區域(FG-Nups)之間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然而,病毒如何在保持衣殼完整的情況下突破NPC進入細胞核,仍然是一個尚未解答的謎題。
2025年1月17日,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Martin Beck和Gerhard Hummer以及海德堡大學的Hans-Georg Krausslich聯合在Cell期刊上發表了文章Passage of the HIV capsid cracks the nuclear pore。研究表明,HIV-1衣殼并非被動地“通過”核孔,而是依靠自身的幾何形狀和力學特性,利用“裂開”核孔的方式實現跨膜運輸。
作者設計了一套多層次的研究方法,從細胞結構觀察到分子力學模擬,旨在揭示HIV衣殼與核孔之間相互作用的細節。1. 冷凍電子斷層掃描(Cryo-ET):捕捉HIV穿越核孔的全過程
作者在感染HIV-1的原代人巨噬細胞中,利用Cryo-ET技術拍攝了細胞核孔的高分辨率三維圖像,從接近自然狀態下觀察病毒衣殼如何接近、停留,并最終穿越核孔復合體(NPC)。通過對數百個核孔的拍攝,并結合模板匹配和亞斷層平均(sub-tomogram averaging, STA)技術,作者構建了NPC的詳細結構圖。結果顯示,與未感染的細胞相比,感染細胞的NPC呈現出明顯的“裂開”狀態,且這種裂開現象主要集中在FG-Nups區域,表現出局部的形狀變形。進一步的觀察表明,裂開的NPC與病毒衣殼密切接觸,似乎是病毒衣殼穿越核孔的直接結果。
2. 分子動力學模擬(MD):探索機械力如何影響NPC
為了分析HIV衣殼施加的力如何導致NPC裂開,作者構建了一個分子動力學模擬模型,重新構建了HIV衣殼與NPC的相互作用過程。模擬結果表明,HIV衣殼的錐形幾何結構能夠產生足夠的徑向壓力,使NPC的某些關鍵區域發生形變,甚至短暫裂開。這一力學過程得到了FG-Nups柔性特性的支持,在壓力作用下,FG-Nups發生了重排,形成了一個“臨時通道”,使衣殼能夠順利通過。
3. 分子實驗驗證:驗證裂開的分子基礎
為了驗證裂開現象的分子機制,研究者通過Western blot和免疫熒光技術進一步分析了裂開NPC中FG-Nups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在HIV衣殼與NPC的相互作用過程中,FG-Nups不僅表現出擴展狀態,還顯著增強了與衣殼的結合強度。這些變化為裂開現象的發生提供了分子基礎,揭示了FG-Nups在HIV穿越核孔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HIV衣殼在穿越NPC時施加機械力,迫使NPC產生局部裂開,從而為病毒提供進入細胞核的通道。FG-Nups的柔性特性及其與衣殼的相互作用,使其成為裂開的主要響應區域。病毒衣殼通過調控FG-Nups的擴展與重排實現穿越。這一突破性發現顛覆了傳統的NPC認知,并為抗病毒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12.008
本期編輯:Chem L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