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句話:
“父母要明白一件事,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一種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換言之,作為父母一定要清楚,孩子身上的自來永遠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依靠父母后天慢慢培養起來的。
所以千萬不要總是指望著自己什么都不管,孩子就能按照自己的期待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妥妥當當,真正好的教育,往往離不開父母奮力的托舉。
想要讓孩子能夠自律學習,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三不慣、兩不管”,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
1 孩子經常拖拖拉拉,不能慣
我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如果沒有機會去學習時間管理以及自我約束的生活技能,那么等到他長大之后更容易失去對自我的掌控能力。”
換句話說,孩子小時候不管做什么事情拖拖拉拉,父母不以為然,那么長久在孩子身上刻下的就是拖延的壞習慣,哪怕成年之后也會如此,不管做什么都不會有多大出息。
現實中,最典型的場景就是孩子該寫作業的時候,一邊玩一邊寫,覺得時間很充裕,明明作業不多,但是最后卻寫到很晚。
大多父母面對這樣的事情,就是非常生氣地催促,誰知越催越慢,甚至開始影響親子關系。
作為聰明要清楚一件事,孩子的拖拖拉拉依靠催來催去效果并不好,他們會主要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缺少對時間的有效管理。
那些能夠學習很好,或者未來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并不是自己有多聰明,而是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正因為如此,對于孩子拖拖拉拉的壞毛病堅決不能縱容,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于時間的管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 孩子經常沉迷手機,不能慣
看到網上這樣一句話:
“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孩子年紀還小,本身就沒有多大的自制力,如果經常沉迷手機,被里面的內容蠱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視力下降、沒有自控力,身體肥胖、免疫功能下降等等。
站在長遠的角度來說,影響更深、更壞。
國外曾經有一家機構通過對100個孩子對手機的依賴程度發現:
10年過后,沉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個考上大學,而另外50個不依賴手機的孩子則全部考上大學,甚至還獲得了獎學金。
正因為如此,作為父母看到孩子沉迷手機時,一定不能慣,而應該嚴格控制,不能松懈。
畢竟作為成年人,對于手機的誘惑依舊不能自控,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一旦沉迷,就會變成自身的壞習慣,難以擺脫。
手機作為工具,可以更好便捷地獲取信息,但是一定不能沉迷其中,作為父母要每天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長與次數。
3 孩子自身的壞毛病,不能慣
好習慣成就一生,壞習慣危害一生。
好吃懶做、不愛運動、喜歡晚睡、自私自利……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化身,注定了會存在著若干的瑕疵,如果任由這些壞毛病肆虐而不管束,那么就不容易養成好習慣,也不會讓孩子有多大出息。
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就是給他們的人生送去了最好的禮物。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導者,一旦看到孩子身上的壞毛病時,應該通過行動去幫助他們一點點克服,絕對不要視而不見或者輕易忽略。
擁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行動,注定了會有不同的人生結局。
那些沒有好習慣的孩子,往往容易敗給自身的欲望,以及世間的一些坎坎坷坷,最終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
與之相反,那些一直擁有好習慣的孩子,能夠通過自身良好的行為養成,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出色。
4 孩子能力范圍內的事情,不能管
作家安娜·昆德蘭說:
“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對孩子放手。”
真正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不是依靠父母事無巨細地包攬培養出來的。
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針對孩子能力范圍的事情不能管,而應該著重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動手能力,才是對于孩子的成長最有幫助。
遇到一些小問題,父母不要自己先提出解決方案,在孩子的承受范圍時,應該先讓他們去解決,孩子在一次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提升能力、學會思考。
畢竟,當孩子長大之后終究是要離開父母,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讓他們具備了抵御風雨的能力,更能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寬。
父母疼愛孩子,總覺得太多事替他們解決得明明白白,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愛,但是卻忽視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剝奪了他們在遇到問題時的主動思考,只會變得越來越依賴。
當父母越早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他們的未來才會越走越穩。
5 孩子能夠承受的挫折,不能管
有句話說:
“成長的路上有許多挫折,這些挫折能使弱者跌倒,但也能激勵強者勇往直前。”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猝不及防的風雨,想要讓自己真正走得更遠,一定要擁有戰勝挫折的勇氣與力量,才會越來越好。
對于孩子的教育來說,更是如此。
如果是孩子能夠承受的挫折,比如學習成績下降、被人拒絕、做一件事全力以赴卻遭到失敗等等,父母堅決不能大包大攬,對于孩子的成長沒有什么益處。
其實孩子在挫折中更容易獲得成長與進步,父母若是事事替孩子解決,就是剝奪了他們的鍛煉機會,就會把孩子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
最關鍵的是,如此長大的孩子在面對任何挫折時都不敢積極解決,久而久之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當孩子面對人生路上的挫折時,不要想盡辦法代替孩子解決,而是讓他們在挫折中收獲經驗、得到成長,只有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越變越強大。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唐江澎說:
“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優雅生活者,責任承擔者和問題解決者。”
只有具備這些素質與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披荊斬棘,越飛越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