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重大變革下,各險企協同整治市場亂象
《中國科技投資》李璟
2024年8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后,多家財險公司因不滿足監管要求陸續宣布暫停互聯網保險新業務。截至2025年2月,已有10家財險公司暫停相關業務。
其中,大部分是在《通知》下發的當月就暫停了業務,例如渤海財險、華安保險、安華農險、都邦保險、前海聯合財險等,亞太財險則于2025年1月公告暫停,主要因償付能力充足率接近監管紅線且股權質押問題突出。
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行業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快速發展,保費規模從2013年的290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4949億元,保持著年均超過32%的高速增長。
新規引發行業震動
《通知》對財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設定了嚴格門檻,要求非互聯網財險公司需滿足最近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75%,且要求連續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B類及以上。此外,《通知》還進行了經營范圍的限制,禁止通過互聯網拓展車險等業務的經營區域至未設分公司的地區,并要求線下業務不得通過互聯網規避屬地監管。
它對保險公司業務模式的影響是多維度的,首先便是迅速整治了市場亂象,尤其針對此前互聯網保險的虛假宣傳(如“首月0元”)、捆綁銷售等亂象,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這個過程中,一定程度會抑制行業短期增速,尤其是對中小險企而言存在一定的業績承壓,一些依賴互聯網渠道的中小公司因償付能力或評級不達標被迫暫停業務,導致收入銳減,需轉向傳統渠道(如增設線下網點),推高運營成本。
而對于頭部險企而言,卻有行業集中度提升帶來的好處,頭部險企(如平安、人保)因網點廣、數字化能力強,更易滿足監管要求,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擴大。
截至目前,已有10家財險公司暫停了相關業務,其中亞太財險于2025年1月公告暫停,主要因償付能力充足率接近監管紅線(核心償付能力106.02%)且股權質押問題突出;渤海財險于2024年8月暫停,其2024年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剛由C轉為B,但此前連續14個季度評級不達標;華安保險、安華農險、都邦保險、前海聯合財險等均在2024年8月宣布暫停,主要因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不符合B類及以上的要求;安心財險在2024年8月9日新規發布后,因償付能力嚴重不足(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884.85%,風險綜合評級為D)而被要求暫停互聯網財險新業務。
此次互聯網財險新規的落地,既是監管對行業亂象的糾偏,也是市場出清與結構優化的契機。中小險企需在合規整改與業務轉型中尋找出路,而頭部公司則可能借此鞏固優勢,推動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未來,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將更注重合規能力、產品創新與服務體驗的平衡。
行業日趨規范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共有 70 余家財產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經營主體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財產險公司的互聯網保險(以下簡稱“互聯網財產險”)保費規 模達到1210億元,同比增速5.5%,相比較上一年的33%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細分來看,意健險占比提升,從2022 年的 27.6%提升至2023 年的 29.1%;而財產險保費收入則從 72.4%下降至70.9%。意健險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增速出現分化,2023年意健險增長11.1%,財產險部分增長3.3%,增速比2022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
新規施行的背后,是監管層對互聯網保險業務亂想的整治決心,互聯網保險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此前,部分保險公司為吸引客戶,常使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極具誤導性的宣傳噱頭,將首月保費均攤到后續月份,導致消費者誤以為前期投入極低,實則后期費用大幅增加。同時,捆綁銷售問題也較為突出,尤其是將消費者并不需要的附加險種或其他服務與主險捆綁、強制搭售,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此外,部分互聯網保險產品存在理賠流程復雜、理賠條件苛刻等問題,導致消費者理賠體驗不佳。部分保險公司風險管控能力不足,導致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諸多風險隱患。
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引發了監管的重視,成為部分保險公司暫停互聯網業務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互聯網財險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顯著的渠道成本問題,尤其是線上渠道成本的上升,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了較大影響。根據《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報告(2024)》的數據顯示,互聯網中介渠道在互聯網財險業務中的貢獻占比顯著提升。2023年,互聯網財產險的中介渠道貢獻占比達到了73%,遠高于2022年的58%。其中,保險經紀渠道保費同比增長38.2%,成為增長最快的渠道。這種依賴中介渠道的業務模式雖然擴大了市場覆蓋范圍,但也導致了渠道成本的大幅增加。
與中介渠道相比,互聯網財險公司的自營渠道保費收入占比大幅下降。2023年,保司自營渠道保費大幅下降了34%,保費收入占比從原來的41%下降至26%。這表明,自營渠道在獲客和銷售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高渠道成本對互聯網財險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了顯著影響。一方面,獲客成本的增加壓縮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公司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升級和風險管控。這種矛盾在短期內難以調和,部分公司也就因不滿足監管要求而暫停了互聯網保險新業務。
而前述的10家財險公司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后,正通過整改和調整逐步適應新的監管要求,行業整體朝著更加規范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例如渤海財險,在2024年二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9.8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8.9%,風險綜合評級從C轉為B,公司已經在盡力整改以滿足監管要求。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亞太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6.02%,接近監管要求。此外,公司98.32%的股份被質押凍結,治理結構面臨挑戰。而安心財險作為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因償付能力嚴重不足、風險綜合評級較低,成為受影響較大的公司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