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之無所與也,誠之不容已也,誠之不可掩也。——王陽明《南岡說》
真誠是無所求的,真誠是不容私的,真誠是不掩飾的。
所謂誠意,是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念頭。
所謂對待,包括知和行。
誠意,包括行動,以及行動后的問心無愧。
愛情的故事中,人們常會犯這樣的錯誤:
會有人問“你怎么證明你愛我”的問題;也有人會相信“你看我只愛你”這樣的諾言。
不要相信別人做給你看的事,也不要將“我會證明給你看”掛在嘴邊。
藝人徐熙媛(大S)去世,她因家中瑣事不斷登上娛樂話題榜,現任丈夫具俊曄發長文表達了他的想法。
“有位裝很凄涼的淋雨亂跑,有些人故意損害我們家族的形象亂發關于保險和金錢的假新聞,這導致我們的傷口。”,“求求什么都不要做,讓我們的熙媛平安安息吧。”
正如王陽明對誠意的闡述,真誠是無所求,真誠是不容私,真誠是不掩飾。
想要做到真誠,就“堅決不做給別人看”。
當你有了以他人評價為重的念頭,那么你盡忠、盡孝、愛一個人便不純粹,是在做給別人看,便不是誠了。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日課21天》的作者度陰山提到:
如何在做事時做到誠意?
一,做事時沒有意圖,只是做事;
二,做事時沒有私欲,不摻雜任何事情本身之外的想法;
三,做事不虛偽;
四,事后不糾結、不內耗。
王陽明《答汪石潭內翰書》一文說“心統性情。性,心體也;情,心用也。”
如果愛一個人,不但要愛其優點,也要愛其缺點。做人也一樣,不但能容人優點,也要容人缺點,這樣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人。
倘若真心愿意盡忠、盡孝、愛一個人,自己是會投入真感情的,也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的。
王陽明在《書欒惠卷》一文中說,“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意思是說“至誠卻不能打動人的情況,是沒有的,不真誠是打動不了人的。”
正所謂“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正是用自己的真感情去觸動別人的真感情。
《人民日報》中說:“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而王爾德說:“不夠真誠是危險的,但太真誠則絕對是致命的。”
我們做人要真誠,但不能不思辨地太實誠、太耿直。真話太傷人,假話沒人信。
真正人際高手,會順著人性,不說難聽話,該說的,點到即止,不該說的,只字不提。
這樣,既不傷人,也不害己。
想要世界溫柔以待,那么你也需要溫柔待人。你對待別人的樣子,便是命運對待你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