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伊朗新任總統多次釋放出來的“愿意與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改善關系的信號”,剛剛上任不久的特朗普終于給出了答復,那就是:要對伊朗實施一系列“極限制裁”的打擊行動。
以妥協求和平,卻迎來更加瘋狂的打壓
數月前,原伊朗總統萊希的座機在大霧中失聯。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艱難搜索,最終確認的結果是“總統、外長及其他所有隨從人員全部遇難”。在經過短暫的悲痛后,新的大選開始了。
新的候選人中,內賈德是伊朗前總統,以對西方強硬的姿態而聞名于世。佩澤希齊揚,伊朗前衛生部長,知名的改革派人士,他多次表示:伊朗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應趨于緩和,由此被冠以“親美派”。
報名參選只是其中的一步,最終到底有沒有資格參與總統的選舉,需要由憲法監護委員會與內政部來給予確認。結果大家都知道:以強悍著稱的內賈德的參選資格被拿掉了,第三次被“和諧”了。
而主張與美國妥協的佩澤希齊揚成為勝利者,并當選伊朗新總統。上任后,佩澤希齊揚首先恪守了伊朗前政府與俄羅斯、中國達成的各項戰略關系定位,表示十分珍視與兩大伙伴國的友誼。
與中俄關系的表態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伊朗在國際舞臺能否站穩腳跟是離不開中國、俄羅斯在經濟、科技、能源、貿易、軍事等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的。不管是誰當總統,表態都不會差到哪里去。
大家關注的是伊朗新總統對美國的態度,佩澤希齊揚果然展示了“親善”的姿態,在強調不會給俄羅斯輸送武器的同時,高呼:伊朗必須全面擁抱現代文明,融入民主和自由的歷史大潮。
要在國內實施民主化和市場化的改革,積極引入外商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時候,伊朗還將積極與美國“間接接觸”,并希望通過外交渠道推動美國解除對伊的各種制裁。
向往發展、自由、民主,是沒有問題的。但西方國家給自己標榜的這些美好的詞匯,不是早就被他們自己打破了嗎?居然還有人主動給霸權美化,將自己國家推向民主與自由的另一面。
但他們等來的不是伊朗部分“親美派”人士希望的橄欖枝,而是特朗普的威壓,他責令美國國務院、司法部、財政部,還要協同美國的諸多盟友“對伊朗進行極限制裁”,甚至說要完全消滅伊朗的石油出口。
面對強權:以妥協求和平,是行不通的
西方分析人士認為,與美國、歐盟的綜合國力相比,伊朗根本無法直接對抗。之所以能堅持到如今,是因為美歐沒有徹底擊毀伊朗的能源產業,于是特朗普第一波的制裁內容中就包括了石油及運輸線。
目前公開的消息是:美國要制裁伊朗多家實體單位、公司、個人、船舶,目標是要打擊并摧毀伊朗石油出口及運輸國際網絡;伊朗不是經常利用“影子油輪”來運輸能源嗎,也被美國找到了。
注冊在塞舌爾群島的好幾艘油輪被點名制裁,位于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我國香港地區的一些油輪被制裁了,雖然是哈薩克斯坦注冊的,但卻干著運輸伊朗石油的油輪,也被制裁……
拜登政府時期,印度人經常干著倒賣伊朗、俄羅斯石油的活,特朗普這一次的制裁中提到了這一點,制裁了Marshal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是印度人,說他唆使船員偽造貨運文書。
與拜登及其內閣成員對印度的不聽話,通常僅采用口頭警告不同,特朗普一上來就開啟了“長名單的制裁政令”,盡顯霸權風采。除了準備扼殺伊朗的經濟命脈外,還要聯合以色列等國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這就是南生兩天前撰文批評我國對美反制偏向“謹慎”,沒有擊中美國要害的原因。有的人講規則,你退一步,他也會退一步。但有些人,只能是: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我們愛好和平,但對那些認為“既然你想著和平,不敢還手,就可以無限欺負你的人”而言,和平是相對的,而斗爭是絕對的。
和平不是求來的,是通過斗爭爭取過來的!需要讓對方深深地感到“欺負你就要付出巨大代價”,擊毀他們試圖利用“自損800,傷我1000”的陰謀詭計。需記住,和平是目的,而斗爭則是和平的手段。
如今的霸權已毫不遮掩了,在索要格陵蘭島主權的時候,也展現一次了。如今,特朗普毫無愧色的表示:美國要接管加沙,而巴勒斯坦人需要搬走。比內塔尼亞胡更加的直接,就是要地,而不要人。
接下來就看伊朗如何應對了,是默默地承受自己的核心利益慢慢被削去,讓自己的經濟、產業、軍事實力慢慢地削弱?若如此,等到極度衰弱時,結果可想而知。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和打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