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陜西渭南澄城,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五彩的燈帶纏繞在樹木之間,把小城的夜色裝扮得格外喜慶。空氣中彌漫著炸果子、蒸碗碗的香氣,紅彤彤、香噴噴的年味,溫暖著每一個澄城兒女的心。
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民俗年集、非遺展演、旅游演藝、冰雪旅游齊聚澄城,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為市民游客開啟了別具一格的新春體驗,讓大家在“花式”過年中感受“非遺春節”的獨特魅力。
既好看,又好玩,感受非遺場景新年俗
正月初始,澄城便以“春到萬家——黃河岸邊過大年”“巳巳如意 澄韻華章”等為主題,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群眾文化活動,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場場充滿年味的“文化盛宴”。
新年音樂會奏響了新春的樂章;“悅讀辭舊歲 書香慶元旦”優秀讀書分享會,讓讀者們在濃濃書香中找到了過年的儀式感;“秦腔戲迷大家樂”戲曲進社區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帶到市民游客身邊,讓戲迷朋友過足了戲癮;迎新納福春聯義寫現場,翰墨飄香,人頭攢動,本地知名書法家揮毫潑墨,將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憧憬送到千家萬戶。
在“匠心傳承 歡樂過年”活動中,澄城面花、堯頭窯陶瓷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亮相,一場別具特色的非遺展示體驗活動正火熱開展。精美的面花造型栩栩如生,色彩鮮艷;古樸的堯頭窯陶瓷讓游客零距離感受千年窯火的傳承與魅力。這些非遺產品不僅精美絕倫,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成了澄城的最佳紀念品。活動現場還設立了非遺體驗區,游客們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認真制作,一塊塊面團變成了活靈活現的花饃,一團團絲線變成了驚艷動人的年畫……現場多彩的非遺體驗,讓游客們大開眼界。“這一趟非遺之旅太難忘了,我收藏了好幾件大師的非遺作品。”游客賈彥妮開心地說。
大年初二,澄城紅云花饃專業合作社的手工藝人們正在加緊制作一批蘊含蛇年吉祥寓意的花饃,她們將喜鵲、石榴、牡丹花等蘊含著美好寓意的元素融入花饃之中,代表著澄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慶賀新春的活動得到了主流媒體的關注,大年初五,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文化中國行欄目播報澄城面花,將我縣春節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通過鏡頭傳播到千家萬戶。
春節期間,全縣共組織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494場次,參與群眾49102人次,其中線下服務群眾41226人次,線上服務群眾7876人次。
產品新,服務優,拉滿特色旅游新體驗
大年初一,城隍廟神樓節日祈福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祈愿。古老的城隍廟神樓莊嚴肅穆,景區前的鑼鼓表演熱鬧非凡,人們懷著虔誠的心情,上香祈福,求取美滿如意、年“富”一年的好彩頭,為蛇年春節增添了一份濃厚的幸福與期待。
澄城縣博物館變身“新春會客廳”“博物館里過大年”活動受到市民游客熱捧。來自山西的孫小琪表示,在澄城博物館里過大年,能夠賞千年文物、品歷史文化,讓“年味”值得回味,讓年味更有文化味。這個春節,澄城縣博物館單日觀眾人次創歷史新高。
而黃河·堯頭窯·黑瓷文化季——堯頭窯2025年春節主題活動更是熱鬧非凡。堯頭窯景區內張燈結彩,年味十足,游人如織。在熱鬧喜慶的鑼鼓聲中,秧歌、旱船、舞獅、八仙板等民俗表演輪番上演,傳統與現代交織,極具地域性、表演性和觀賞性。窯神廣場上,堯頭陶瓷的代表性傳承人舉行莊嚴的祭祀儀式,誦祭文,行祭禮,將古老的民俗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堯頭窯游玩的游客感慨地說:“來到堯頭窯,仿佛穿越回了過去,感受到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這才是過年該有的樣子!”據估算,僅大年初一,堯頭窯景區游客接待量已達3.9萬人次。
同時,澄城還新增一處冰雪世界滑雪場。“不是爾濱去不起,澄城更有性價比!”春節假期,以冰雪運動為代表的“冷資源”持續升溫,堯頭窯滑雪場內,拖拉機拉雪圈、雪地摩托、雪地八爪魚等游樂項目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體驗冰雪運動,成為拉動春節文旅消費新引擎,為澄城文旅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據統計,春節期間,全縣共接待游客21.131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0.84%;旅游綜合收入1767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25%。
這個春節,澄城正以多元玩法促進消費場景升級,以優質供給激發文旅消費活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感受小城獨特的文旅魅力。
來源: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記者 高盼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