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萬科一口氣發布了5份公告,涉及年報預告、高管變更、項目轉讓等多方面內容。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管理層大換血,以及450億的年度預虧。
發布時間很巧妙,剛好在除夕前一天,許多媒體和自媒體從業人員早已放假休息,加之春節氣氛的渲染,要比平時發布引起的震動小一些。
然而,萬科作為房地產行業的標桿,一舉一動都受到方方面面的關注。
2024年450億的預虧,這個金額有點出人意料。
不是因為太高,而是因為太低。
與萬科同一個級別的恒大,2021年虧損6862億,大幅打破中國華融2020年剛剛創下的中國企業的年度虧損紀錄(1029億);碧桂園,作為另一個與萬科同級別的房企,2023年虧損了1784億。
恒大兩年虧損了8200億(包括2021年的6862億),有財務大洗澡之嫌,市場一片嘩然;之后的碧桂園,一年半虧損了近2000億(包括2023年的1764億),凈資產還沒虧完(仍然是正數),顯得沒那么刺眼。
其實,房企的巨虧主要來自存貨(沒賣出去的房子)減值,但如何減值有很大的調節空間,畢竟不涉及實打實的現金流。
萬科預虧450億,還不到同行的零頭;就算在A股,也不是歷史最高值。
2020年,海航控股巨虧640億,是A股市場迄今最大的單一公司年度虧損紀錄。
當然,海航控股巨虧與破產重整有關,也有財務大洗澡之嫌。
業績不好,管理層就要下課!三大高管首當其沖,董事長郁亮、總裁祝九勝和董秘朱旭都辭了職。
不過,郁亮并非“裸辭”,還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和執行副總裁,具體分工是:協助董事會主席開展工作,負責戰略和房地產宏觀研究。
可見,郁副總裁的分工很“務虛”,并不分管具體業務。
你不能一走了之,把爛攤子留給后人,還有很多工作要交接(交待)。
萬科一直標榜自己沒有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完全信任公司職業經理人,是公司治理的典范。
確實,根據《公司法》、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及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情形,沒有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能夠支配萬科。
然而,沒有明規則確定的實控人(法定實控人),不代表沒有潛規則確定的實控人,具有信息優勢的管理層就是事實上的實際控制人。
掌握了一家上市公司支配權,哪怕沒有任何股份,其利益也是巨大的,例如給自己開高薪、職務高消費,關聯交易的利益輸送等。
因此,沒有法定實控人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層作為事實上的實控人,很排斥外來資本的入駐,就像萬科當年很不喜歡姚老板的收購,除非經營困難向外界求助。
如今,走入困境的萬科高層大換血,董事長由大股東深圳地鐵集團的董事長兼任。
此外,深圳國資系統10名人員調入萬科,擔任包括戰投、財務部、法務部、北京區域、華東區域區等關鍵崗位。
因此,盡管還未發布相關公告,深圳國資委就是萬科目前事實上的實際控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