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杜一用
廈門擬IPO企業英科新創在過會兩年多后突然被終止注冊程序。這家由兩位美籍華人創立的診斷試劑企業,在距離成功IPO只差臨門一腳的節骨眼上,為何胎死腹中?
按照證監會通知書的口徑,英科新創是先主動要求撤回注冊申請文件,證監會根據相關規定隨之終止了英科新創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的上市注冊程序。英科新創的上市申請在2021年6月獲受理,2022年7月如愿過會,兩個月后開始提交注冊,但遲無下文,直到2025年到來之前被證監會通知終止注冊。
值得關注的是,英科新創的主承銷商是中信證券,英科新創收到證監會通知書的那檔口,中信證券正處于多事之秋。中信證券硬剛監管部門后,2024年4月因為在幾個IPO項目中涉嫌違規被立案調查,此后中信證券陸續撤回了多個IPO項目的上市申請。2024年11月,因為在保薦皓吉達項目中存在違規行為,中信證券及兩名保薦人還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并受到了紀律處分。在2024一年中,中信證券收到了數十次行政監管措施。
英科新創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還是在過會之后,過會后在注冊階段被終止的例子并不常見。一般的,過會之后注冊,然后等著敲鐘上市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英科新創IPO只是南柯一夢。不過,英科新創IPO途中折戟,中信證券保薦不力或是主因。
英科新創是一家體外診斷試劑研發企業,產品主要應用在傳染病、血型、呼吸道、消化道等領域。這家原計劃在A股IPO的廈門企業,最令人看不懂的恐怕是創始人的姓名拼寫了,招股書用的是中文,股東名字卻全是英文。
英科新創的主要控制人是六位美籍華人,即FRANK NONG WANG-LU、JOHN GONG LU、SEAN WANG-LU、MICHAEL WANG-LU四人,以及ANNA LU和BELLA LU。FRANK NONG WANG-LU和JOHN GONG LU是兄弟,其他四位是這兩個兄弟的二代。
FRANK NONG WANG-LU和JOHN GONG LU 1989年在廈門創立了英科新創。挺有意思,哥哥FRANK NONG WANG-LU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1990年才轉行進入生物制藥行業;小了六歲的弟弟JOHN GONG LU畢業于廈門大學音樂系,和哥哥不一樣,弟弟畢業后直接跨界轉行,到了廈門中華生物醫學科技公司。
英科新創擬IPO過程一直飽受質疑。遞交上市申請的2021年,抗疫三年正進入攻堅階段,英科新創2022年與新冠有關的檢測試劑收入就占到了營收的將近25%,當時被指“大發國難財”的大批新冠檢測企業準備排隊上市時,普遍受到了市場的質疑。
英科新創IPO計劃募資11億,分紅的樣子看起來一點都不差錢。從申報之前到申報期間,英科新創三次突擊分紅2個多億。IPO前的控制人家族共計持有大約98%股份,有將近2億元分紅流入了創始人家族的口袋。不差錢卻又上市融資,英科新創難逃套現之嫌。
2019年和2020年,英科新創產品因為不符合產品技術標準要求和產品穩定性出現持續下降趨勢,還兩次被召回。
英科新創還有過一次違法違規行為。根據遼寧鞍山中院2019年12月10日出具的刑事裁定書,2015-2017年期間,鞍山血站招標相關人員與包括英科新創程姓業務經理在內的多名被告人串標,最后程姓經理因串通投標罪被判刑。不過,英科新創在這件事中回應稱,程姓人氏并非公司業務經理,系其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身正就不怕影子斜。英科新創聘請中信證券“包裝”上市,應該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在監管越來越嚴的情況下,英科新創IPO美夢落空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家控制人連中文名字都沒有的企業,要在只用中文的A股上市,這情狀看起來總是讓人覺得怪怪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