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可熱鬧了,蘋果公司前腳剛被歐盟罰了1025億人民幣,后腳就傳出中國也要動手的消息,中國市場監管機構正考慮對蘋果應用商店政策展開反壟斷調查,專門針對被消費者詬病多年的“蘋果稅”。
這剛過完春節,蘋果股票"啪"地就掉了近3%,市值蒸發700億美元!
中國利劍出鞘
中國計劃對蘋果展開反壟斷調查這事兒最早是彭博社捅出來的,說咱們市場監管總局正在研究要不要正式查蘋果。重點就盯著那個讓人肉疼的"蘋果稅",畢竟國內開發者每賺100塊,蘋果就直接抽走15到30塊,這比例比全球其他地區都狠。更絕的是連支付方式都給你限死,擺明了就是要吃獨食。
根據統計,蘋果去年光靠抽成就賺了850億美元,真要砍掉這塊肥肉,蘋果只能吞下這個教訓。
對此,也有記者詢問了中國外交部,但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需要詢問相關部門。
別看現在還在"考慮"階段,市場已經出現影響了。周三美股還沒開盤,蘋果股價就跌了快3%,市值瞬間蒸發700多億。
毫無疑問,中國計劃對蘋果展開反壟斷調查這件事,會使得投資人成驚弓之鳥了。畢竟去年華為帶著國產手機殺了波回馬槍,蘋果在大中華區銷量直接掉了11%。這要是再被調查,搞不好真要傷筋動骨。
其實咱們監管部門早就盯上這些洋巨頭了,去年底剛查完英偉達的收購案,現在又輪到了谷歌??磥磉@次是要給科技巨頭們集體上規矩,誰也別想搞特殊。
中國市場廣闊,我們張開大手歡迎外資,但絕不會允許這些外資囂張的在中國搞小動作,賺不該賺的錢。
就在半年前,歐盟法院剛裁定蘋果需補繳130億歐元稅款,創下歐盟反壟斷處罰新紀錄,絲毫沒有給蘋果留情面。
接連對外企展開調查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呈現聯動態勢,數據顯示,近五年全球針對蘋果、谷歌等企業的反壟斷調查超過200起,涉及應用商店規則、數據壟斷、跨境稅收等多個領域。
中國監管部門在2024年已對英偉達并購案啟動審查,此次針對蘋果的調查延續了強化科技領域反壟斷的監管方向,而對谷歌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也證明著這一點。
作為全球市場份額超70%的移動操作系統,谷歌的安卓系統正面臨"假開源"指控。調查顯示,谷歌雖宣稱系統開源,卻通過移動服務框架(GMS)對設備制造商施加多重限制。
強制預裝谷歌全家桶應用、限制第三方應用商店、設置數據回傳條款等。這些隱形門檻導致中國手機廠商雖掌控硬件制造,卻在軟件生態層面受制于人。
這種"軟硬分離"的產業格局已引發連鎖反應,預裝谷歌應用導致我們的設備啟動內存占用增加15%,系統響應速度下降20%。更關鍵的是,用戶行為數據經谷歌渠道流向海外,這既涉及商業利益分配,更關乎數據主權安全。
說白了就是借著系統優勢搞捆綁銷售,這事在歐美早就被罰麻了。去年8月美國法院剛判他們搜索業務違法,沒想到這么快就輪到咱們出手。
蘋果構建的封閉應用生態持續面臨挑戰,其強制使用官方支付渠道的政策,使開發者需額外承擔15%-30%的"過路費"。據統計,中國區App Store年交易額超5000億元,按現行費率計算,相關傭金支出達千億規模。部分中小開發者表示,這筆開支已占其凈利潤的40%-60%。
蘋果嘴上說抽成是為了用戶體驗,可開發者們早就不買賬了。特別是小公司,辛辛苦苦開發個APP,三成收入直接喂了蘋果,這誰扛得???
這樣的監管壓力也正推動系統變革,歐盟依據《數字市場法案》強制蘋果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韓國要求允許替代支付系統。
中國若啟動調查,可能成為撬動現行規則的又一關鍵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在華市場份額已從2022年的18.7%降至2024年的14.2%,監管風險疊加市場競爭,使其面臨雙重考驗。
全球科技監管已進入深水區。從歐盟的千億追稅到中國的反壟斷審查,各國正通過立法和執法重塑數字經濟規則。這種變化折射出兩個深層邏輯:其一,數據主權和數字稅源成為國家競爭新焦點;其二,防止科技霸權阻礙創新已成國際共識。對于跨國科技企業而言,調整全球經營策略、構建合規發展模式已刻不容緩。這場監管與創新的博弈,或將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商業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