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珍貴的樹種,很多人可能都會說出小葉紫檀、黃花梨、紅豆杉等等。
但這些在浙江的一棵古樹前面卻都是弟弟。
這棵古樹已經生長了250多年,因為全球范圍內只有這么一棵,所以它又被稱為“地球獨子”。
為了確保“地球獨子”的正常生長,國家安排警衛365天日夜看守。
這顆“地球獨子”究竟是怎么被發現的呢?現如今它的生存危機解除了沒有?
跨越生死和植物結緣
1905年,浙江寧波著名的學者鐘觀光先生不幸患上了肺癌。
在那個年代,患上這樣的惡性疾病只能保守治療,所以鐘先生離開上海,到杭州西湖附近進行療養。
一開始才37歲的鐘先生心情很低落,每天都郁郁寡歡,畢竟千古艱難唯一死。
可在西湖美景的感染下,他靜靜的就平復了心情,開始坦然的面對疾病。
為了打發時間,也為了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鐘觀光先生著手做起了植物學的研究。
當時他所攜帶的書籍當中正好有一本我國著名科學家李善蘭和英國人韋廉臣共同翻譯的《植物學》。
這本書給鐘觀光先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為了能夠對植物學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鐘先生又托友人找來了很多其他的植物學期刊。
在這些書籍的陪伴下,鐘先生的身體一天天的好轉了起來。
身體慢慢恢復健康之后,鐘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自己的讀書筆記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標本。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鐘先生是非常清楚的。
西子湖畔的自然風景非常優美,一年四季都繁花似錦,這給鐘先生的實踐提供了絕佳的場地。
1908年,鐘先生前往北京大學任教,并開始了更為系統的植物標本采集研究工作。
鐘觀光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更準確的植物標本,鐘先生自費前往祖國各地,深入一些人跡罕至的高山密林。
到了1914年,他的足跡已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很多本地人都不熟悉的大山中都留下了鐘先生的腳印。
這個漫長的考察過程讓鐘先生一共獲得了16000多個植物標本,500多個海產和動物標本。
鐘先生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開創性的,要知道在他之前,中國是沒有任何一位科學家如此大規模的采集和制作過植物標本的。
鐘先生后來不但給北京大學建立了“植物標本室”,而且還發現了很多植物新種屬。
現如今我們國家的植物分類中,有一些就是用鐘先生的名字來命名的,比如木蘭科植物的觀光木屬和馬鞭草科的鐘君木屬都是如此。
毫不夸張的說,我們國家植物分類和研究學的基礎,就是由鐘觀光先生親手奠定的。
命中注定的邂逅
1927年,鐘觀光先生受邀到浙江大學擔任農學院的副教授。
浙江一帶的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所以授課之余,年近花甲的鐘先生帶著自己的弟子走遍了浙江的名山大川,收集到了很多珍貴的植物標本。
為了更好的保管和研究這些植物標本,鐘先生創立了浙江大學農學院的植物標本室。
研究植物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植物進行更好的保護,所以鐘先生又在杭州市郊的筧橋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植物園。
這個由籬笆圍起來的植物園占地超過了30畝,里面種植了很多珍稀的植物。
由于一些熱帶采集來的植物比較怕寒,鐘先生還帶領學生在植物園里面建造了一個很大的溫室。
這個植物園的建成不但給浙江大學農學院的學生觀察和研究植物提供了方便。
也讓附近的中學生多了一個可以了解植物的地方。
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吳忠倫當年求學的時候就經常會來到這里觀察和學習。
1930年,鐘先生前往浙江東南沿海島嶼做科研考察。
在途徑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山時,鐘先生發現了一棵非常神奇的古樹。
這棵古樹生長在佛頂山慧濟寺西側,鐘先生看到它以后整個人都愣住了。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見多識廣的鐘先生從來都沒有遇到過如此奇怪的樹。
只見這棵樹的樹丫一律成雙,絕無錯生,看上去非常的美麗。
仔細的思索了一番,鐘先生發現這棵樹和之前自己所見過的所有樹種都不一樣。
這一下子就讓鐘先生來了興趣,他找到寺里面的僧人,詳細詢問起了這棵樹的情況。
寺里面的僧人也不知道這棵樹叫什么,只知道它已經生長了好幾百年。
當鐘先生問他們哪里還有這種樹的時候,僧人們都沉默了,好半天一個年老的僧人才說自己這么多年也沒有再見過第二株長得相同的樹。
這番話讓鐘先生愈加肯定眼前的這棵古樹不一般。
他小心的讓人對古樹拍了照,然后又采集了一些標本,然后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為了搞清楚這棵古樹的身份,鐘先生找了很多林業方面的學者,但大家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1932年的時候,著名的林業學家鄭萬鈞教授才通過比對給出了一個準確的答案。
鄭教授發現這棵樹是樺木科鵝耳櫪屬喬木的一種。
由于它和其他的鵝耳櫪屬喬木不同,又生長在普陀山,所以鄭教授把這棵樹命名為“普陀鵝耳櫪”。
之后鐘先生和鄭教授又多次親自帶隊在普陀山一帶尋找,但都沒有再發現普陀鵝耳櫪的身影。
鐘先生大膽的推斷,這棵樹當時可能全球范圍內也就只存在這么一棵。
為什么這種樹會如此的瀕危呢?這一切還要從它的繁殖方法說起。
純靠運氣的繁殖
和其他所有的鵝耳櫪屬喬木一樣,普陀鵝耳櫪也是雌雄同株的一種植物。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植物是最容易繁殖生長的,因為它們授粉結果自己就能完成。
但普陀鵝耳櫪卻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雌花和雄花并不是在同一時間開花的。
每年四月初的時候,淡黃色的雄花會率先開花。
在雄花盛開10多天之后,淺紅色的雌花這才珊珊而來,嬌羞的展開自己的花瓣。
此時雄花的花粉因為天氣和一些其他的原因損失比較大,所以花粉的活力是很低的。
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雌花都無法完成授粉,就算僥幸完成授粉的雌花,種子生成以后也是品質低劣,干癟瘦小。
如此一來,導致普陀鵝耳櫪的種子在自然界想要發芽生長非常的困難。
這還只是正常的情況,要知道普陀山本來就在沿海地區,呼嘯的海風是非常厲害的。
一旦普陀鵝耳櫪開花的時候遇上了大風的天氣,很多時候不等雌花開放,雄花就已經全部都掉落光了。
所以說普陀鵝耳櫪的繁衍完全就是靠運氣,自然授粉的成功率低的嚇人。
佛頂山慧濟寺西側生長的那棵普陀鵝耳櫪,200多年來一直都受寺里僧人的悉心照顧,卻沒有繁衍出后代的原因就是如此。
為了把這個“獨苗”保護好,鐘先生做了很多的工作。
但當時日寇已經拉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杭州已經岌岌可危,無奈鐘先生只能在弟子的陪伴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1940年,鐘先生因病在家中離世,享年73歲。
鐘先生離開之后,繼承了他衣缽的小兒子鐘補求接過了父親未完成的遺愿。
他知道父親一直都記掛著普陀鵝耳櫪的保護工作,所以1956年的時候,他把父親珍藏的標本、書籍和手稿都無償上交給了國家。
從此普陀鵝耳櫪的保護工作就交到了國家的手中。
20世紀80年代,國家派出了一支權威的科研隊伍,到普陀山對“地球獨子”進行搶救性的保護。
專家們在仔細檢查了普陀鵝耳櫪的生長情況以后,又對它進行了全方位的測量。
當時這棵“地球獨子”的身高已經達到了14米,胸徑也已經超過了60厘米。
做完這些以后,研究人員首先對普陀鵝耳櫪的表皮進行了防腐處理,然后又在樹干的外圍設置了水泥欄桿。
光是如此還遠遠不夠,根據專家的建議,普陀鵝耳櫪的樹根周圍被培植了大量的沃土。
這些土上最后被種植了大量的麥冬。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母樹和周圍的環境能夠更好的融到一起。
事實證明專家的這個建議是正確的,經過了搶救性保護的母樹之后生長的非常好,連續好幾年都正常開花。
1999年8月4日,普陀鵝耳櫪被納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成為了一級保護植物。
因為全球范圍內就這么一棵,所以當地還安排了專門的警衛人員365天全天候來保護這個獨苗。
在所有人悉心的呵護下,200多歲的“地球獨子”終于是繁衍出了自己的第一批后代。
科技的力量讓普陀鵝耳櫪“子孫滿堂”
想要挽救一種瀕危的動植物,光保護是不夠的,一定要想辦法擴大它們的種群數量。
只有這樣這些瀕危的物種才能夠一點點的恢復往日的榮光。
因此上從19世紀末開始,我國頂尖的植物學家一直都在努力尋找解決普陀鵝耳櫪瀕危的辦法。
在科學家們嘔心瀝血的研究下,普陀鵝耳櫪自然授粉效率低,種子不發芽的問題一點點被攻克。
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科學家們通過人工授粉、人工播種和扦插等技術慢慢繁育出了一大批普陀鵝耳櫪的幼苗。
這些幼苗雖然都很柔弱,需要科研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但它們的成功培養也讓普陀鵝耳櫪的就地保護和異地保護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2011年,普陀鵝耳櫪和其他三種中國所特有的珍稀樹種被放進了“天宮1號”,開始嘗試太空育種。
育種完成的普陀鵝耳櫪回到地球以后,長勢非常的喜人。
就在此時,科研人員那邊的攻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們通過無性繁殖技術成功的培育出了可以在野外自然生長的普陀鵝耳櫪幼苗。
至此“地球獨子”徹底的拜托了孤家寡人的現狀,它身邊的“子孫后代”慢慢的多了起來。
如今,科研人員培育出的普陀鵝耳櫪子代幼苗已經有好幾萬株,國內很多大型的植物研究機構都已經引進了這些幼苗。
2020年的時候,河南鄭州就從研究人員這里引進了100多株已經有一米多高的普陀鵝耳櫪樹苗。
這讓普陀鵝耳櫪的異地馴化和保護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到今天,全國范圍內已經有20多個地方成功種活了3000多株普陀鵝耳櫪。
2022年5月,辰山植物園的養護人員發現院內種植的普陀鵝耳櫪在自然環境下竟然成功的結出了果實。
這個消息讓很多植物學家都熱淚盈眶,因為這預示著人工培育出來的普陀鵝耳櫪已經擁有了自然繁殖的能力。
從1930年“地球獨子”被發現到它的“子孫后代”可以自然繁育,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
在這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有無數的植物研究人員為此嘔心瀝血,這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這不止是普陀鵝耳櫪的幸事,也是中國植物研究領域的一次巨大進步。
有了這么多的“子孫后代”相繼在中國的沃土上扎根生長,相信“地球獨子”再也不會孤獨了。
結語: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地球上的很多物種的生存環境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種群數量在快速的減少。
據悉,現如今全世界有37000多個物種瀕臨滅絕,有將近100萬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地球是所有動物、植物和人類共同的家園,當其他的物種都滅絕以后,人類想要在地球上生存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個共同且唯一的家園,盡量不去做傷害地球的事情。
只有這樣地球上動植物的多樣性才會逐漸的增加,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才能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地球獨子:全世界僅剩一株!為拯救它,中國曾用火箭送它去往太空——發現今日·發現雜志社旗下賬號
全球僅剩一株的“地球獨子”,中國用火箭送它 太空“出差”一圈——濮達天下·濮陽市廣播電視臺旗下濮達天下欄目官方賬號
貴州:多措并舉保護“地球獨子” 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篇章——金臺資訊·人民網資訊精選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