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軍隊編制?
1、秦朝軍隊的集權控制:在皇帝控制下,由太尉負責軍事,戰時設置將軍統兵。
京師兵分郎官、衛士和守衛。郎官由郎中令統領。中衛統領 于郡、縣。
秦朝的編制自秦孝公時候開始,秦國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就開始對軍隊實行編制,也就是說,秦朝軍隊的編制就是商鞅一手打造和發展起來的。
秦朝比較大的官叫太尉,也就是負責全國軍事行政的官吏叫太尉。太尉的權力還是比較大,太尉在戰時,是必須隨叫隨到,隨時聽君王的命令,在秦孝公時任命將軍統兵。
商鞅與秦孝公
2、秦朝軍隊類型:軍隊分為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京師兵由郎中令、衛尉、中尉統領,地方兵由郡、縣尉統領,邊兵由邊郡郡守統領。
由中央集權管太尉。太尉下分將軍,將軍下分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秦孝公的時候,就開始秦軍編制,太尉下一級別就有上將軍,然后就接著分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諸將軍等。
秦朝的軍隊繼續下分為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
3、秦朝軍隊四種兵種:輕車(車兵)、材官(步兵)、騎士(騎兵)、樓船(水兵)
秦朝軍隊編制秦始皇統一前和秦始皇統一后,統一前是秦孝公和商鞅時期就建制的。 京師兵算是級別高的管理層,也就是主要由郎官、衛士和守衛京師的屯兵組成。
郎官是由郎中令統領。
衛士是由衛尉統領的,秦朝的軍制度分得級別還是比較細。
衛士主要負責宮廷內外的警衛。當然,我們現在的警衛也是從秦朝那個時候,就分下來的。
警衛是做什么的呢?警衛主要是負責守衛京城的屯兵的,而京城屯兵又由中尉統領。
然后,接著地方兵,再往下分,那就是郡和縣城,中衛統領于郡、縣。
秦孝公與商鞅
郡統領縣尉(亦稱都尉),那縣尉是做什么的呢?
縣委就是做協助工作的,與現在的協警差不多。
然后 郡守接著是縣令統率,縣令再往下封那就是平時維持地方治安,地方治安管理人員,是隨時都要聽上面安排,尤其是戰時都聽中央調遣。
平常征調地方兵,都是有嚴格的要求,需以皇帝"虎符"為憑證才能調動地方兵。
除了地方兵,還有就是邊兵主要負責邊郡戍守,由邊郡郡守統領,下轄都尉和部都尉。
這是秦朝的軍隊編制,在秦孝公的時候編制就是這樣。
秦始皇時期,從兵馬俑找出數據 大概分四種兵,車兵,步兵,騎兵,水兵等。因為沒有詳細的數據,只能說出大概分為這四種兵。
編制秦朝軍隊編制是秦孝公和商鞅時期就建制的。秦朝代兵制可以說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一支軍隊編制。 到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中國,完成大一統后,秦軍的編制仍然分為有輕車(車兵)。
材官也就是(步兵)、騎士也就是封為(騎兵)、再加上樓船(水兵),基本上為這四個兵種。
秦孝公
4、秦朝軍隊的戰時編組:五人(設伍長)、十人(設什長)、五十人(設屯長)、百人(設百將)、五百人(設五百主)、千人(設二五百主)。
這四個兵種到現在還在用,步兵的編制 分為六級,也就是五個人為一伍,在這五個人中再設伍長一人。
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
到五什為屯,屯上面再設屯長一人、
到二屯為百,白上面再設百將一人、
將上面人數多了,到了五百人,再設五百將一人。
上到一千人,再設二五百人。這就是秦朝步兵的編制。
但是秦朝騎兵的編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情況看,大概就分為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并能屬戰車六乘。
秦始皇
再者,就是車兵的編制,沒有步兵配合時,也還能每八乘為一偏(即一行)。
再二十六乘為一組,四組六十四乘為一隊。這就是秦朝車兵的編制。
秦朝水軍的編制,目前無文獻可證。估計是和步兵差不多。
秦朝的軍隊編制,其實漢代一直都是延續秦朝的軍隊編制的。
后面的歷史長河中也基本上是沿襲秦代編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