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與韓非的區別?
商鞅和韓非是秦朝的法家代表。
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君主專制帝國,秦朝的繁華來自商鞅的變法,但秦朝的敗落在于韓非的法家。
所以,秦朝興起成于法家,敗也于法家,就是因為商鞅和韓非兩位,法家代表對政治和諧,在法治走向公平過程中的價值認識和處理方式不同。
商鞅和韓非兩個法家代表在法與權,君與臣,治與力三對關系的處理上出現了重大分歧。
因為商鞅和韓非在法與權的關系上存在太大的差別。
韓非和商鞅一個是奉行商,中法式獨斷,任法而治,一個強調不共式獨斷,強調軍權第一,從法第二,兩種君權,獨尊路徑不同導致法與權關系和諧的相異。
秦始皇兵馬俑
也因為商鞅和韓非兩個不同的法家思想,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商鞅變法讓秦朝強大,
商鞅造就秦朝的盛世,而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讓秦朝導入暴政,而且韓非和商鞅法家思想在處理關系上也不同。尤其是在君與臣的關系上。
商鞅強調以法治臣,提倡君臣合作,共同治理國家,使秦國獲得強國富民,商鞅所需要和諧的政治關系與穩定政治秩序、
而韓非強調君臣利益的對立,堅持以術御臣,造成君臣關系的自我糾錯的公平和諧發展機制,這就是商鞅和韓非兩個雖然都是法在在治理與力的關系上,存在太大的差別。
商鞅注中的極度緊張,但嚴重迫害了國家政治機器的自我調整,重以法生國家之力,使秦走上了一條行生力,力生強,強必王的變法成功之路。
商鞅
而韓非注重君主之術,生君權之力,最終失去生力的重要源泉,這就是商鞅和韓非的思想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別。
商鞅和韓非,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第一個統一的君主專制帝國。商鞅和韓非的變法,讓秦朝的興亡也有很大的關系。
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強大,而韓非的變法卻讓秦朝滅亡。這追究根源與法家政治密切相關,可以說,秦興于法,也亡于法家政治。
說得更具體一點也就是商鞅和韓非雖然都是在秦國,都是在秦國使用他們自己所學的法家思想。
可是商鞅和韓非的法家思想卻導致兩種結局,一個秦朝是什么原因導致一家兩治的結局呢?
說破了,韓非的法是告誡君主,是如何防止臣子竊權的話,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后,韓非的法是防止臣民,這種防范之術不僅不能勝力,反而起到了一個極大的泄力作用,所以說韓非雖然是提高君的地位,但是失去的是臣君同心的力量。
秦始皇
韓非這一點就不如商鞅,商鞅的變法是讓君臣同心,使用力量讓秦國強大。
韓非對臣君劃清一道界限和鴻溝,韓非法他使君主鉆營于如何分配統治集團內部之力,而無暇關注國計民生,和提升國家整體實力,其實老百姓民生才是根本,忽略這一點才是大問題。
韓非這樣做從表面上看,君主一人之力似乎提高了,實際上君臣失信,上下不和,官民相怨,失去了生力的重要源泉。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所以后面很多人都把這樣的怨言怪在秦始皇身上,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其實秦始皇真是暴君嗎?不是,而是韓非的法家思想,把君臣沒有放在一條直線上。
臣心與民心,這反映在秦政上,秦始皇統一六合之內,尤其秦始皇后來,在消滅六國后,又開始大興土木工程南征北逐地進軍,這是需要很大人力財力和物力,這些力量都是從秦始皇說了算,這就導致了矛盾。
秦始皇兵馬俑車
因為秦朝的土地本來就不多,一方面力量已經匱乏,但另一方面又用嚴法重刑來迫使老百姓離開自己土地去分食其他百姓已不富足的財富。
韓非這樣的法治越是嚴密,刑法越是殘酷,則就讓秦國社會的力源枯竭,這才是韓非變法的弊端。
雖然秦始皇為緩和階級矛盾,調和階級關系,平等之心,來對付臣,但事實上并沒有解決的問題。
尤其是后來秦王重作馮婦,修長城,修阿房宮,建造驪山,這都花費不少的費用,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接著聽韓非的焚書炕儒,再度將政治關系引入不和諧。
到二世,法治終因徹底失去政治和諧這個重要依托。無法帶領秦朝走向公平,秦政也由于失去了這個依托而崩潰。這才是導致秦朝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