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群眾體育工作要點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激發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全民健身的“全運之年”。2025年群眾體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關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力提質增效,著力改革創新,以積極推動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創新驅動發展,建立多元機制,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和有機社會的治理格局為目標,強化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推動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推進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中邁出新步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積極貢獻。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
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事業,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胸懷“國之大者”,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努力在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找準位置,有所作為。
以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務基層一線,工作重心不斷下沉,引導各類資源、經費向基層延伸,發動各方面力量,調動基層各方積極性,培養和鍛造一批扎根基層的群眾體育工作者,形成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的火熱局面。
二、強化政策、標準研制落實,引導推動各地進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積極推進《全民健身條例》的修訂和頒布實施。研制出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方案》,推動建立黨委政府領導、體育部門主導、全民健身組織依托、各方面參與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工作格局。發揮政府保基本、兜底線作用,激發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研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評價監測指標體系,選取有代表性的省(區、市)進行試點。配合做好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測評,以評估結果為抓手,推動各地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建好用好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推進“運動碼”有關標準研制和試點工作,以信息化、數字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各要素融合發展,促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深入開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等民生工程、亮點行動,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力度
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以“強基礎、提質量、優服務、增效益”為目標,不斷豐富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防違規建設、奢華裝修,進一步提升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水平和使用效益。
以推動開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為牽引,以社區嵌入式場地設施建設為重點,推動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多功能運動場等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建設,補齊提升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場地設施短板。研制《國家步道體系建設方案》,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國家步道體系科學規范、健康有序發展,豐富步道類型,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
持續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大開放監督和效果評估力度,確保國家政策落實落地。積極推動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及重點人群開放,多渠道為廣大群眾提供就近就便、類型多樣的場地設施。
四、以廣泛開展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為龍頭,促進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體系擴容升級
不斷優化完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體系,支持推動體育總局各運動項目中心、全國性體育協會構建各自項目的全國群眾賽事活動體系,鼓勵舉辦示范帶動效果好、群眾參與性強、凸顯地方特色優勢的品牌賽事,調動和激發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性,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提升賽事活動供給能力和水平,把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辦得更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持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
堅持“全民全運、全運惠民”,辦好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鼓勵支持各地方、各運動項目開展“我要上全運”系列活動,充分發揮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的綜合效益,牽引推動群眾賽事活動廣泛開展。在總結首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基礎上,研究第二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舉辦方案。廣泛開展社區運動會,梳理總結好做法、好經驗,推動社區運動會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載體。
發揮全國性全民健身主題活動的示范帶動作用,結合地方特色,序時開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大拜年、“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系列活動、紀念“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日、農民豐收節、“九九重陽”老年人體育健身、大眾冰雪季等活動。
加強對行業性、人群性賽事活動引導,支持開展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農民、職工、婦女等重點人群的賽事活動,支持創新開展外出務工人員、新興行業人員賽事活動,繼續舉辦全國婦女廣場舞(健身操舞)大賽、黃河流域九省(區)農民籃球邀請賽等品牌賽事活動。舉辦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推動線上線下、虛擬現實結合的賽事活動廣泛開展。
支持鼓勵各類群眾賽事活動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推動群眾賽事活動與旅游、文化、商業等深度融合,以賽事經濟點燃消費活力,進一步刺激和帶動體育消費。
五、突出特色,加強引導,廣泛開展群眾“三大球”、冰雪運動
發揮行業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吸納社會力量,引導鼓勵各地開展“三大球”省級聯賽、城市聯賽、鄉村聯賽、職工聯賽,打造品牌賽事,逐步形成群眾“三大球”賽事體系,推動群眾“三大球”實現更高質量、更具活力發展。引導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設貼近群眾身邊、便捷開放的“三大球”場地設施。
深入實施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積極引導不同地區因地制宜開展群眾性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運動區域互動合作,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更加精準聚焦人民群眾多樣化冰雪運動需求,開展更多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推廣普及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傳統冰雪項目,不斷加強“全國大眾冰雪季”“全國大眾歡樂冰雪周”等全國性活動的品牌建設,突出全國聯動,突出群眾身邊,持續擴大冰雪運動參與人群,不斷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進一步加大冰雪場地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推廣冰雪運動新材料、新產品的應用,推動建設更多適合群眾參與的冰雪運動場景,激發冰雪運動參與熱情,為冰雪經濟發展注入更大動力。
六、面向一線、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深入開展科學健身指導和全民健身宣傳推廣工作
持續開展“科學健身指導走基層送健康”活動,發揮體育總局科教單位及各運動項目中心、全國性體育協會專業優勢,加大力度,創新品牌,推動科學健身指導下沉基層。推動各地方開展形式多樣的科學健身指導活動,把科學健身指導送到群眾身邊。鼓勵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溝通聯動,推廣“運動促進健康”理念,推出體衛融合舉措,不斷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創新辦賽形式,加強各方聯動,廣泛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賽,推動各運動項目積極開展運動水平等級賽事活動,不斷激發人民群眾參加體育健身的熱情。
用好中央和地方媒體以及互聯網平臺,注重發揮融媒體作用,結合重大賽事活動和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中央媒體走基層活動,加強全民健身宣傳推廣。辦好“全民健身微信公眾號”,發揮官方平臺作用。加強與各類媒體的聯系,開辦全民健身專欄、專刊、專題節目等,擴展全民健身宣傳推廣平臺。
七、以制度改革為牽引,進一步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工作
修訂《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更好地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加強運動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進一步拓寬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和服務渠道。深入實施“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進一步豐富培訓內容,搭建交流展示平臺,加大各類基層體育人才培養力度,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鼓勵有關單位開展面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賽事活動,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影響力。
研制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相關文件,推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規范發展,更好地發揮體育助力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持續打造“奮進新征程 運動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引導支持各地方結合實際,打造本地服務品牌,做到長效化、常態化開展。
開展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暨活力體育組織征集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案例征集活動,加強對基層工作的宣傳激勵。
八、積極探索,形式多樣,進一步推進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
健全完善各級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等組織網絡建設,更好地發揮其在基層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鼓勵全國性體育協會進一步下沉基層、健全組織、發展會員,通過運動水平等級推廣、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完善大眾賽事體系等方式,更好地履行全民健身工作職責。
鼓勵各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模式,織牢織密基層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加大對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扶持、服務力度,激發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活力,活躍基層體育生態,壯大基層全民健身組織力量。重視對互聯網平臺中網絡健身組織的引導,發揮其在全民健身工作中聯系廣泛、手段多樣、服務便捷的作用。
九、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穩妥有序推動群眾體育各項工作開展
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意識,強化安全保障措施。重點做好賽事活動安全、場地設施安全,提升群眾體育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應用水平。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和完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建立長效機制,把安全工作貫穿群眾體育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在重大賽事活動、重要時間節點,經常性開展各層級群眾體育安全生產檢查,化解風險,堵塞漏洞。
堅持“強化監管、正向規范、反向約束”工作思路,把加強群眾體育領域行業監管擺在更重要的位置。推動各運動項目加強規范管理,以賽事活動規范有序帶動運動項目健康發展。借鑒馬拉松、山地越野跑整頓規范經驗做法,舉一反三,推動相關運動項目加強常態化、系統化監管。注重“硬約束”和“軟引導”相結合,緊盯重要領域、重點項目,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十、精心部署,周密組織,全力做好新周期全民健身基礎性工作
做好《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實施評估工作,啟動《全民健身計劃(2026-2030年)》研制工作,做好“十五五”體育發展規劃有關全民健身內容的編制工作。
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工作,堅持科學、嚴謹、規范原則,相關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
認真開展四年一度的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注重作用發揮,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調動各方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主動性。
轉載自: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