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仲光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女子世界高爾 夫排名董事、女子中 巡賽事公司董事長、東方高爾夫國際集團總裁、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中國五十人經濟論壇理事。
過去的一年已經結束,有消息稱兩會后國家將出臺高爾夫球場合法審批辦法,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指引。然而,最近又有消息說各地球場都有巡視組到訪,球場管理者們情緒緊張。2025年,中國高爾夫球場前路如何?最近,我看到三位行業權威專家在球場開發建設上給出的好思路,想要和大家分享。
三位專家分別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教授胡林、北京林業大學草坪研究所的教授韓列保以及中國礦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教授葉茂盛。 他們結合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經驗,撰寫了《高爾夫球場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報告,就高爾夫發展的三個問題:土地資源、環境污染和用水浪費給出了建設性的答案和思路。
首先是土地問題。 中國土地資源豐富,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含133萬平方公里耕地、313萬平方公里草地和120萬平方公里森林。球場的建造用地存在爭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目前歸類于0507其他商服用地,也就是與房地產用地有關,其實它更適合被歸類在體育用地或公園綠地類。
專家們的報告認為,國家可以要求高爾夫球場只能建造在礦業廢棄地、鹽堿地、沙荒地、沼澤地和灘涂地上。以全國因采礦破壞的土地面積360萬公頃的10%來計算就有36萬公頃,可建造4500個球場。2030年,預計我國關閉礦井將達到1.5萬處,還將產生90億立方米的空地。加上假如可利用1%的鹽堿地、沙荒地、沼澤地和灘涂地,則我國還可以建設8845個球場。看起來數字巨大,但不過是全球3.8萬個球場的23%而已。相比高爾夫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們的球場數量與土地占比非常低,而且,假如將高爾夫作為廢棄土地的改良方式和產業,還能進一步減少財政負擔,加快社會改造效益。
其次,高爾夫球場建設和養護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高爾夫帶來的主要污染有兩類:硝酸鹽的淋洗對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氮和磷對地表水的污染。世界上沒有零污染,因此我們需要對比再得出結論。球場的氮肥用量與農地比較,每年平均用量為每平米10到15克氮,相當于中產農田的用量,而高產農田每年每平米要用25到40克氮,蔬菜地平均在50到80克氮,最高可達200克氮。 在農藥方面,一座球場每公頃使用5.33公斤殺菌劑,稻麥農田使用13.7公斤殺菌劑。球場每公頃使用4.6公斤除草劑,稻麥農田使用18.5公斤除草劑。球場每公頃使用2.21公斤殺蟲劑,稻麥農田使用13.8公斤殺蟲劑。總體而言,球場草坪施肥對環境的污染高于荒地和低產田,與中產農田相當,比高產農田低,遠低于蔬菜地。
研究報告測試了球場內外的PM2.5指數,發現球場內空氣要比周圍凈化40%到50%之間,鳥類數量和種類比附近地區多20%到40%。球場平均地面氣溫要比周邊低2至5度。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土壤的有機碳積累方式,一座100公頃球場,每年的球道和長草區可分別封存355Mg、264Mg的碳污染,固碳量約15.7萬MgC。證明了球場草坪在空氣凈化和溫度調節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甚至對減緩全球變暖具有積極意義。
第三,高爾大球場的用水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甚至是大眾和媒體批評的焦點。 2015年7月1日,國家開始執行《高爾夫球場節水技術規范》,2020年北京修訂了《高爾夫球場取水定額》標準。在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水資源費改稅以及取水許可制度上,中國已建立了國際最嚴的制度。以每18洞球場占地60到100公頃,有30到40公頃需充分灌溉估算,每年平均耗水量約為25萬噸。胡林教授算了個賬,如果關閉全國所有球場,也只能為農業節約萬分之五的水。可以說,球場的水資源使用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比例極小,對農業用水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何況,農業種植中蔬菜稻麥等的灌溉不可使用廢水或再生水,而球場草皮則沒有這個要求。
一些國際節水經驗可以借鑒。美國亞利桑那州TPC沙漠球場通過建設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重復灌溉草坪每年節省20%以上的水資源。在美國,另一個趨勢是減少草坪灌溉面積,自2005年到2022年,美國球場灌溉面積下降11.5%。調查顯示,美國八成以上的球手對因減少灌溉而導致的草坪干黃持接受態度。國家完全可以鼓勵球場建設雨水儲備系統,對直落的雨水儲存免除水資源使用費。而澳門和橫琴東方球場也學習了迪拜經驗,因地制宜使用淡化海水澆灌其特殊的草種。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爾夫球場的水資源消耗,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如今,國內球場在持續進步。無論是美國的球場環保機構奧杜邦,還是歐洲的球場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認證機構GEO,國內都有多家球場通過認證。再考慮到我國每年新增采礦損毀土地面積超5萬公頃,生態修復緩慢,治理任務繁重,政府壓力極大,治理碎片化與資金不足,導致治理進度慢、效果不佳。專家們建議國家應采用PPP、社區或大資本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以球場建設來改造廢礦損毀污染的土地。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高爾夫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這或許才是中國高爾夫未來可以獲得發展的方向。
更多內容請訂閱《高爾夫大師》1月刊
近期精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