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檔最火爆的電影非《哪吒之魔童鬧?!纺獙?。
截至2月6號,《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在上映第9天,總票房突破58億元,超過《長津湖》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一。
兩部《哪吒》的總票房加起來超過了100億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對比起來,每年勤勤懇懇出一部的《熊出沒》,干了11年總票房不過80億元。
《哪吒2》有多火?
十八線小城的電影院,每五分鐘放映一場,一天排了100場,比公交車都勤。有人戲稱:“家門口的電影院本來都瀕臨倒閉了,一個哪吒起死回生?!?/p>
全國的萬達影院從早八點放到凌晨,有人為了躲吵鬧的小孩,專挑最早和最晚的場看,去了之后發現座無虛席。
河南省人民會堂開放了2000人的會場放《哪吒2》,觀影群眾認真聽取了哪吒同志的光榮事跡,無痛體驗人大代表開會的感覺。
不光年輕人和小孩愛看,中老年人也瘋狂。有人帶老媽看了《哪吒2》后,老媽當晚補了《哪吒1》,并決定二刷IMAX3D版,而她平時一年看不了三場電影。
78歲的外婆看了一堆央視新聞報道后,找外孫幫忙買電影票,還問電影院在哪里。
《哪吒2》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讓全國的男女老少都這么上頭,心甘情愿二刷甚至三刷?
01 “一定要做觀眾沒見過的鏡頭”
《哪吒》制作團隊可以用動畫界的“磨教”來形容,第一部磨了5年,第二部又5年。時間都花在了哪?
在《哪吒1》中,有一個申公豹由人頭變身豹子頭的鏡頭。特效人員磨了兩個月都沒有把這幾秒鐘的畫面磨出來,感到很挫敗,干脆離職了。
導演餃子只好再找外包,結果新的公司正好就是之前的特效師跳槽去的公司。新老板跟他說:“聽說你之前做這個鏡頭已經很有心得了,要不然還是交給你吧?!?/p>
最后特效師死活終于把那個鏡頭磨了出來。
餃子面露狡黠的微笑,說:“有人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曉得。但我曉得讓申公豹長毛就是他的命?!?/p>
這個特效師估計很難想象,這只是開胃小菜,《哪吒2》的特效鏡頭難度指數級上升。
電影一開場就是“陳塘關大戰”,在這場戲中,龍族帶領海妖通過虛空裂口圍攻陳塘關,海妖原本是被鎮壓的,每個海妖身上都有束縛住他們的鐵鏈。
正是這個鐵鏈,讓特效人員再次犯了難。每一只妖獸鎖鏈形態都不一樣,總共有百萬條。多根鏈狀的物體放在一起本來很容易纏繞,要怎么安排海妖和鐵鏈的運動,才能讓他們不互相絆住,還能不影響畫面構圖?
特效師跟導演商議,可不可以把這個效果省略掉,做成魔法鎖鏈,只呈現靜態,戰斗的時候就不呈現了。
當時導演并沒有馬上否決這個提議,而是說是不是可以把這個當成備選方案?沒做的時候大家心里都沒底,先試試,大家先盡力做到最好。
后來花了四個月他們才把這一根根鐵鏈做出來,特效師為了演示效果,電腦光開機就花了兩個小時。
餃子在之后的采訪中堅定地說:“那些鐵鏈,我是完全不能放水的。這關系到劇情主線的核心邏輯。我們一定要做觀眾沒見過的,能給觀眾更多美感刺激的鏡頭,這樣才有做的價值。”
當然這個鏡頭也只是前菜,更難的還在后面。
電影中有一個哪吒突破穿心咒的畫面,用上千根控制器,控制六百塊碎肉,哪吒的頭發和身體全部撕裂,里面像巖漿一樣,做出流體的效果。這個只有10秒的鏡頭做了1年。
烏鴉預告片
最后海底和天宮對陣的“洪流大戰”。這個畫面已經不能用千軍萬馬來形容了,后臺數據顯示有超過2億個角色進行沖撞。
烏鴉預告片
以往的動畫為了降低難度,會把一些不起眼的角色簡化掉。但《哪吒2》每一個個體都沒有偷工減料,龍、海妖、人全都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海浪一般翻涌的效果,單單這個鏡頭就做了3年。
而這些完全可以成為動漫行業技術標桿的鏡頭,都是國內的從業人員一點點死磕出來的。
餃子也曾找過好萊塢頂尖的特效團隊來做,但是他們一聽是中國的項目,就只派出三流的員工來應付,效果非常不盡如人意,最后只能自己來。
《哪吒2》對細節的追求,已經到了拿八倍放大鏡都看不出瑕疵的程度,而且還有很深的歷史文化淵源。
在無人注意的角落,敖丙的衣服放大以后,還能看見整齊的縫紉線。
殷夫人使用的青銅劍,是典型的戰國圓首雙箍青銅劍風格,以湖北博物院的越王勾踐劍為代表。劍柄上還很認真地纏繞了紫色絲緱,這不僅美觀,還便于持握和精準控制劍刃的指向。這體現出殷夫人不僅柔情,也是一名強悍的武將。
李靖鎧甲披膊的甲片,清晰地呈現了下層疊壓上層的結構,而且還有雙穿線,這在唐代長樂公主墓壁畫中的甲胄武士的披膊中就有體現。而在很多影視劇的改編中,經常都是弄反的,成了上甲壓下甲。(來源于B站up主BuriedAlien)
在配角的塑造上,《哪吒2》也毫不馬虎,每個人物都有清晰的性格特征。
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是哪吒的一體兩面。哪吒出生是魔,申小豹出生是妖。但是他卻跟哪吒一樣,一心向善,以哥哥為榜樣,潛心練功,哪怕知道哥哥幫不了自己,也始終對未來充滿樂觀。
哪怕是反派,也能看到其可愛的一面。石磯娘娘則被塑造成了一個心思單純的、憨憨的、胖乎乎的形象,每天對著銅鏡問誰是全天下最美的女人。石磯娘娘其實可大可小,但她只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不會用他人的眼光來評判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作品是否下功夫,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赌倪?》足夠真誠,足夠用心,才讓人心甘情愿買單支持,自發為其奔走宣傳。
02 從“反抗命運”到“對抗規則”
然而,要想打動觀眾,單靠畫面精良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足夠深度的精神內核。哪吒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形象,其所傳遞的價值觀也隨著時代不斷演進。
在1979版動畫電影《哪吒鬧?!分校倪甘欠纯狗饨ǘY教的少年英雄,李靖是典型的封建家長,而龍王則是反動階層。哪吒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路見不平,除暴安良”。
當龍王為了逼李靖交出哪吒,否則將會水淹陳塘關時,哪吒選擇“拔劍自刎”,既為還父母養育之恩,也為了保全百姓性命。哪吒身著一襲白衣在雨中自殺,堪稱中國動畫史上最悲壯的一幕。
2003版動畫片《哪吒傳奇》是90后的集體童年回憶,主題曲“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估計很多人還能唱出來。在這部劇中,石磯娘娘被塑造成最大的反派,是企圖霸占龍脈的女魔頭。哪吒則由頑皮少年,經過一系列冒險,成長為善良勇敢、熱情正直的少年英雄。
在《哪吒1》中,宿命論被解構。
哪吒的身份被重新設定,它是魔丸轉世,注定要被摧毀。一開始哪吒頂著魔性恣意妄為,頑劣不羈,備受冷眼和偏見。但是父親李靖和母親殷夫人還是給了他無私的父母之愛,騙他是靈珠轉世,引導他要善良,要承擔道義。
在哪吒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一切的謊言被戳破,原來自己才是要被斬除的妖怪,他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懷疑,并決定自暴自棄,毀滅自己。
然而即便是魔丸,父母、師父和朋友依然愛著他,特別是父親李靖瞞著所有人決定用自己的命去換哪吒的命,這份愛讓他重新發現自己的主體性,“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
于是他調轉心意,決定接受惡意不公的命運,要以拯救父母,拯救整個陳塘關的百姓為己任,并喊出那句振聾發聵的口號: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正是年輕一代的自我寫照。
當多重的壓力同時壓在一群青年身上,單憑宏大敘事已經無法再感召我們前進,個人想要突破卻又感到迷茫。我們被身份和學歷的枷鎖圍困,想要活出自我,卻又不敢跟命運抗爭。
《哪吒1》就在這時給了我們極大的精神鼓舞,激勵我們突破束縛活出自我。身份、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真正的力量來自被身邊平凡人的愛滋養過的內心,來自對自我的接納和認同。
如果說《哪吒1》聚焦哪吒的個人成長,《哪吒2》則有更大的野心。在這部影片中,哪吒本想通過層層考驗成為神仙來拯救父母和百姓,但卻發現那些表面公正無私的規則,實際上暗藏陰謀,而那些世人眼中的明燈,恰恰是幕后黑手。
這些規則,就像無形的枷鎖,將壓迫與屠戮合理化。但世世代代的人只是默默接受,從未有過質疑,更未曾有勇氣去打破。
正如申公豹所言,“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 固化的階級定義了好壞,決定了善惡。然而從來如此,便對嗎?
所以這一次,哪吒反抗的是整個社會根深蒂固的結構性不公,以及這種不公背后的“世界燈塔”。他不想再玩他們的游戲,試圖推翻舊秩序,建立新的規則。只是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
請原諒我只能用這種比較抽象的方式去描述劇情,因為這部電影真的十分值得各位親自去電影院欣賞。
03 “不給自己留后路”
多年來,電影圈仿佛被下了“續作必爛尾”的魔咒,看完前作滿心期待再度走進電影院的影迷,整場看下來簡直“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但《哪吒2》卻打破了這個魔咒,續作相比第一部又登上了另一個巔峰。這完全是出于導演餃子“不給自己留后路”的創作精神。
餃子并非動畫科班出身。他的父母都是醫生,大學也遵從父母的意志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四川大學醫學院前身)。
但是他卻始終對醫學提不起興趣,其實餃子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漫畫家。大三的時候,他偶然接觸到三維動畫軟件MAYA,很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也能做出這么好看的畫面。
于是餃子便開始自學,畢業后進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但商業項目沒有太大的施展空間,他干了一年就辭職了,專心創作自己的作品。
餃子自嘲地說:“我的經歷雷到了一大片人,名牌醫科大學畢業轉行來搞動畫;正經的工作辭職不干餓著肚子做短片,這人是不是有病啊?”
這一創作便是三年半。這段時間,餃子和母親兩個人全靠母親的退休金過活,相當于啃了三年老。他每天的生活軌跡就是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
衣服沒有買過新的,吃的全靠母親去超市找特價菜,住在父母買的二手房里,每個月700的房貸就占了一半的支出,甚至連網線都沒安。
最終他創作出了一部16分鐘的反戰題材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講述了兩位霸主為了爭奪土地而展開世界大戰,雙方兩位飛行員落難到一個小島上,兩人成了生死之交。
這部短片一舉拿下豆瓣8.8的高分,被評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在國內外27個專業大賽中共獲得30多個獎項。
但是國內動畫環境非常艱難,市場長期被日漫和美漫占據,國漫生存空間逼仄。殊不知,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創作的《哪吒鬧海》《葫蘆兄弟》《大鬧天宮》等動畫片,也曾站上過世界之巔,此后便陷入漫長的沉寂。
有才華,沒市場成為眾多動畫人的隱痛,餃子也不例外。靠《打,打個大西瓜》成名后,餃子成立了一家動畫公司,但整整五年都沒有接到靠譜的投資。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是:怎么才能收回成本?
沒辦法,在《哪吒1》的時候,他只能靠接商單和外包養活自己,同時身兼多職,從劇本到制作,從美工到特效,全部自己包攬。一些鏡頭不得已只能舍掉,再拖下去會把團隊拖死。
《哪吒1》大獲成功,取得了50億元的票房,也收獲了觀眾的口碑。但餃子并沒有就此躺在功勞簿上,而是將這視為登上了一座高山,他還要繼續攀登更高的山。
在《哪吒2》中,餃子自稱集結了全國最優秀的資源,更有使命做出更優秀的作品。所以他比第一部更死磕,更不妥協。
這個過程自然是痛苦的。但他知道,總會熬出來,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時候會到來。找到出路的那一瞬間很爽,正是此前長久的痛苦會讓這一刻無比幸福。
餃子說:“我喜歡這種追求極致的感覺。每一部作品都要當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創作,不要給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跨過這座高山后你會發現不過如此,大家的能力又長了,下一部再去挑戰新的極限?!?/p>
我們這個時代太缺少這種為了夢想純粹努力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協,與曾經的夢想漸行漸遠。最終垂垂老矣,回首往事才發現,原來自己從來都沒有真正努力過,也從來都沒有真正做過自己。
從某種程度上,餃子就是哪吒。他曾直言:“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而不認命,也是餃子的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