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清渭樓廣場上形式各樣的“慶新春”活動不斷上演,登樓遠眺的游客絡繹不絕,館內展覽人頭攢動,休閑茶歇高朋滿座,圖書館內少長咸集……數萬人聚集于此,讓這座歷史名樓迎來了屬于自己的一波“人流高峰”。
廣場上,文化盛宴接續不斷。八面龍旗開道,社火隊伍如長龍般游入廣場。數十面大鼓一字排開,身披紅綢的鼓手揮動鼓槌,渾厚的鼓聲伴著喜慶的節奏不斷傳來。財神們身著紅袍,手持金元寶,笑容滿面的向周圍群眾送去“福”和“財”,人群簇擁著財神,歡呼聲、鼓樂聲此起彼伏。 包青天的扮演者腳踩高蹺、面容嚴肅,仿佛正在審案斷案,周圍觀眾被其威嚴的氣勢所吸引,紛紛駐足觀看,現場氣氛熱烈 。
樓閣間,歷史長河起微瀾。朱漆門樓下,涌動的人潮與古建筑飛檐上的琉璃瓦交相輝映,繪就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盛世圖卷。 來自山西的游客王先生登上觀景臺,指著渭水兩岸的樓群感慨:"唐代詩人許渾曾以‘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詩句,生動描繪渭水之畔這座千年名樓時,可曾想到今日這般繁華?”
展廳內,文明薪火永相傳。來到清渭樓美術博物館入口處,等待安檢的隊伍已經排起了長龍。大廳里,一幅幅珍貴的名家書畫作品靜靜陳列。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潘天壽等名家大師作品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在近現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巨幅潑彩山水前,游客們或仰頭凝視,或低聲討論,贊嘆著那磅礴的氣勢與靈動的筆觸。婁師白的花鳥畫前,孩子們踮起腳尖,好奇地打量著每一筆每一色。而在這里舉辦的“迎新春書畫 民間藝術”的作品展廳,剪紙、刺繡、皮影、面花、雕塑等民間藝術作品前更是圍滿了參觀者,大家拿出手機,紛紛拍照打卡,為自己留下春節假期的美好回憶。
茶藝空間,茶事里的煙火人間。這座兼具古風與現代藝術的茶藝空間化身咸陽城市里的新春會客廳,此起彼伏的歡語聲與茶具輕碰的脆響,編織出獨屬于清渭樓的新春交響。茶席區,冬日暖陽斜照在臉上,帶著春天氣息的微風緩緩拂過臉頰,大家圍坐一起圍爐煮茶,有朋友間的閑談,更多的則是家人之間的“拉家常”,一起享受著春節假期的歲月靜好,感悟生活點滴溫情。
圖書館,流動的閱讀盛宴。晨光初綻時,館內書桌上已經擠滿了備考族,充電插座成為戰略要地,書本、草稿紙的翻頁聲此起彼伏;家長牽著孩子穿梭在書架與桌椅之間,輕聲細語與翻頁聲交織成片,在這座知識宮殿里,獨享喧鬧春節之外的一份靜謐。
暮色初臨時分,清渭樓的輪廓燈次第亮起。廣場上的眾人依舊來來往往,登樓賞景的游客倚欄遠眺。這座承載著千年文脈的古建筑,在新春的喧鬧中又一次完成了文明的接力,推動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交融、奔涌不息。
編輯:王靖宇
初審:楊向雄
審核:文 力
簽發:鄭雙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