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電影《哪吒》票房創造奇跡,一個“半路出家”的導演何以成為中國電影史的王炸?無論是電影本身的敘事與拍攝,還是導演餃子的人生經歷,給了書店人很多啟示,這啟示適用于書店,也適用于所有認真用心做事的人。
01
熱愛,且永不放棄,是成功的前提
餃子(真名楊宇)華西醫科大學醫藥學畢業,但放棄醫學之路癡迷動畫,在大家眼中是“不務正業”,自然質疑聲如潮水而來。
但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定自己的選擇,閉關做動畫,無視外界譏諷之聲。他給兒童科普片畫漫畫,每張30元,給游戲公司做特效,日夜顛倒,也給婚禮公司做婚慶剪輯,三五百一次。無論多忙碌,生存壓力多大,他一直堅持留出時間打磨原創劇本。
后來,他一人包攬編輯、分鏡、建模、特效。一部《打,打個大西瓜》破局,橫掃30多個國際獎項,網友驚嘆:中國居然有這種神人。
設身處地想象一下餃子的處境,又有多少人能在這樣的狀態下依然堅持自己的熱愛和選擇呢?書店之經營大抵也是如此,如此辛苦折騰一年收獲幾何?外界質疑之聲從未消逝。人力吃緊,一個人要干很多事。但有迷茫,看看成功前的餃子之經歷,不僅讓人釋懷,更有動力堅持。
02
在偏見和專業面前,需要一點反叛精神
中國的電影市場一直被專業導演和資本牢牢把控,真正有才華的人被偏見和所謂的專業強力壓制,很難突圍。就一個“半路出家”,就已經被打上不專業的標簽,聽到是“丑哪吒”形象,資方要求改萌系人設。與其說是哪吒之魔童的反叛,不如說是餃子之于中國電影的反叛。
一個半路出家的國漫動畫導演用一部丑哪吒的電影吊打又偏見又自詡的電影市場。你們的路,不一定是我的路,你們的專業,未必就是對的,你們的偏見,恰恰就是不專業不接地氣導致的。
談到的這些再映照到書店行業,這反叛精神太重要了。書店是一個極其談專業的行業。關于書店的“專業意見”太多了。有資本的書店一家比一家顏值高,有后臺的書店推廣一波比一波狠。流量與銷量成為評價的主流,所謂成功者分享成功之道并未能真正適用“獨立書店”的生存。意見越多越迷茫,自己走的路越來越難。相反,對于導演餃子而言,我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走我堅持的路,剩下的,就是用盡全力走路!書店之路,亦是如此!
03
好的內容,永不過時
哪吒的故事是傳統的,是中國的神話故事IP,經過電影的反叛性再敘述,有了全新的魅力。尤其是今天的大環境下,電影所呈現的不服與堅韌,給觀眾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部電影的核心,好的內容就是他的劇本,沒有好劇本,剩下的一切都是虛無的。同樣是春節檔,為什么《封神2》滑鐵盧了,《射雕》也一片差評了?原因不言自明,講故事的能力不夠,劇本太蒼白了。這些電影的核心不是迷戀特效,就是打明星組合,這明顯就是走上了歪路。
那么一家書店的核心是什么呢?當然還是好書咯。書品不好,一切白搭。如果你看到一家書店沒有好好選書推薦書,一直在主打空間裝修之美,咖啡口味之好,與書無關的事多么多么好,什么掙錢就去搞什么。那這家書店的路,自然和《封神》與《射雕》一樣,搞了大投資,卻口碑滑鐵盧,黯然出局。
04
細節的豐滿與溫情,體驗才能更立體
《封神》與《哪吒》同時公映,因為劇本故事的同源性,一起看,對比很強烈。《封神》的感覺是,把故事留給主角,配角集體打醬油。但《哪吒》不是,配角出現時間可以很短,但存在感很強。比如夜叉,他在劇里強調自己是配角,不重要的小配角,不要那么在意。僅僅幾次出場就令人印象深刻。還有“蝦兵蟹將”在烤爐中自己吃自己的燒烤大排檔的幽默自殘,真是好笑又可憐。
同樣是申公豹,《封神》里只有純粹的壞,但《哪吒》中的申公豹卻“壞”得有情義。諸如此類的細節感還有很多,不得不說,餃子在反叛世界的同時,也不斷地把溫情留給每一個角色。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壞人,只有身在底層無法實現自我的苦悶者。
如果把書店也設想成是一部電影,那它的細節豐滿與溫情在哪里呢?如何能做到即便是書店的配角也要好好照料到呢?這是除了好內容之外,每個書店都要根據自己的特色認真思考的。
就慢書房與心田里而言,做好每一次沙龍從前到后的組織,做好空間內部每一本書整體歸檔,做好每一種文創的來源與故事整理,接待好每一個進店的讀者并與之成為朋友……
書店的運營和維護是一個綿密的系統,細節之考驗真是一門大功課,需要開多久就要學習多久啊!
05
技術要為內容服務,且心思專注
說《哪吒》是中國的國漫之光,一點都不虛夸。電影里有很多鏡頭的完成度細節感滿滿,令人印象深刻!導演餃子在動畫特效的堅持是魔鬼式的,據說不僅“逼瘋”合作動畫公司,引起離職,很多精彩的動畫參數都是他參與一點點調整出來的。
專注技術,讓技術為好內容服務,沒有其他偏門心思,相信好內容加好技術的組合,一定能打動觀眾。強調營銷和IP還有明星的電影市場,能這么做的電影少之又少。
以此觀書店,它的啟示在于,無論技術多么發達,技術必須是為內容服務,且必須心思專注,而不是有著各種花花腸子。每天想著網紅破圈,想著流量變現,想著與書無關卻拼命求關注,作為讀者,未必會買單,即便關注了,也會很快失去興趣,無疾而終。
06
大眾審美在進步,忽悠已經沒有出路
好東西永遠有市場,沒誠意很快就破產。大眾審美的進步,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什么營銷手段,什么頂流IP,在市場的驗證下,統統失效了。春節檔不缺營銷,不缺大咖,不缺觀眾,不缺技術……,但最后勝出的是《哪吒》,足以說明,觀眾的辨別力是很強的。
于是,做書店的我們,更應該以此為戒,與讀者一起建構深度的審美與閱讀,書店才有出路,淺層的感官刺激遲早都會審美疲勞。
想到春節之前,媒體大肆宣傳《射雕》,預告片氣勢磅礴,說起預訂票房如何如何,現在再看《射雕》的評價坍塌。雖然這是別人的電影,卻看得我心驚肉跳。這強烈的反差,絕對是我輩生動的教材!不要貪戀一時的熱鬧,而是要做好長久的口碑。
07
最終都是一個人的路,你若自強四海寬
在成功之前,導演餃子啃老,一個月1000元,什么小活都接,困頓得只能吃方便面。他一個人躲在老宅,堅持研究動畫。把一個鏡頭畫一百遍,把一部動畫電影拆解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畫。
他在默默堅持,吃再多苦,都懷抱著自己心中的理想,他知道,這是一條一個人的路。
現在成功了,電影大獲好評。但在專業上,他的執著堅持,在很多時候,一樣會遭遇質疑。鏡頭已經很好了,為什么還要改,細節已經拉滿了,為什么還要升級,音色已經到位了,為什么還要再配。
他在精益求精,面對再多阻力,都要完成他心中的好的標準,他知道,這是一條一個人的路。
而書店,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一個人的路,堅守自己心中的標準,堅持自己選擇的路,現在被誤解被質疑的,用十年時間,甚至更長時間來給予答案!
一個人的路,不是孤獨的路,無論是電影還是書店,一個人走路久了,那份誠意與堅持被更多人發現,那自然會有一片寬闊的天地。
看《哪吒》的大受好評,看慢書房與心田里有那么多朋友和同道,我輩之心,自然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