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節假期剛過,各地迅速開啟了“春忙”模式,密集召開“新春第一會”,為全年發展定基調、劃重點、指方向。
昨天(2月6日),安徽省蚌埠市召開了全市加強“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科技創新 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
在正解局看來,這是風向標,更是動員會,釋放了蚌埠大抓產業的強烈信號。
產業,為何是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一場產業蝶變,正在蚌埠醞釀。
產業之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動力,既直接創造了大量的生產總值,推動城市經濟規模的擴張,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就業機會,帶動居民收入增加,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回顧蚌埠的建城史,產業之于這座全國老工業基地,意義更為重大。
作為安徽省第一座建市的城市,蚌埠是全國聞名的老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產業特色鮮明。
安徽省第一臺冰箱、第一輛自行車、第一臺收音機、第一塊手表都誕生于此,“五大機”(指蚌埠空氣壓縮機廠、蚌埠柴油機廠、蚌埠水泵廠、蚌埠機床廠和蚌埠拖拉機附件廠)更是名揚全國。
蚌埠拖拉機附件廠舊照
深厚的工業基礎,是蚌埠大抓產業的家底。
近年來,蚌埠市始終錨定“制造強市、產業立市”第一戰略,旗幟鮮明地大抓產業,老工業基地“蚌”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打開蚌埠2024年的“成績單”——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創2019年以來最高水平。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0家,其中項目入規65家、創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
靚麗數據的背后,是產業向上向新提供的強力支持。
傳統產業,正轉型升級、做優做強。
以玻璃產業為例,蚌埠制作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一批玻璃企業、科研院所隨國家“大三線”建設遷至蚌埠,極大推動了蚌埠現代玻璃產業的發展。
去年12月28日,安徽武耀汽車玻璃有限公司在蚌埠成功下線首片汽車玻璃,填補安徽本土汽車玻璃生產的空白。
安徽武耀汽車玻璃有限公司在蚌埠成功下線首片汽車玻璃
去年12月29日,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產品在蚌埠成功下線,對于我國實現OLED顯示產業鏈自主可控,引領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持續創新,推動蚌埠玻璃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目前,蚌埠成為國內唯一能生產顯示產業所需全部玻璃品種的城市,已建立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產業鏈和泛石英材料產品群“三鏈一群”的硅基新材料全產業鏈產業體系,孕育了多款中國第一、世界領先的玻璃制品。
新興產業,正加速集聚、培育壯大。
今年6月,酒泉東風發射場,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成功。
該試驗使用的三臺龍云液氧甲烷發動機,由蚌埠九州云箭安徽公司進行發動機整機及零部件的標準化裝配與測試。
位于蚌埠大洪山的火箭發動機專用測試場
在商業航天賽道上,蚌埠前瞻謀劃布局,已集聚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動力、深藍航天等一批行業骨干企業。
占地1000畝的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蚌埠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初見雛形。
除了商業航天,智能傳感器、生物制造、光伏建筑一體化等新興產業也都在蚌埠加速布局。
高質量發展,根基在產業、優勢在產業、出路在產業。
抓產業,就是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大抓產業的戰略已定,今年怎么干?
在正解局看來,蚌埠“新春第一會”的名稱—“全市加強‘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科技創新 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已經給出了答案。
具體來說,就是招商帶動產業、項目推動產業、創新驅動產業。
先看雙招雙引。
雙招雙引,指的是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
招商引資是帶動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通過招商引資,地方政府能夠吸引外部投資,引入新的產業項目和技術,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
蚌埠空天動力生產基地
正解局注意到,蚌埠在“新春第一會”上,著重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塑造競爭優勢。”
一方面,要打造高質高效的政務環境。開發更多跨領域跨層級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政務服務應用場景,讓企業辦事不求人、便捷更高效、省心還舒心。同時,持續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動更多惠企政策直通、直達、直享。
另一方面,要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要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確保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要持續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嚴肅懲治侵犯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是最高級的招商引資,蚌埠正在成為投資興業的“廣袤沃土”。
再看項目建設。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
因此,蚌埠格外重視項目的落地、投產、達效。
項目建設,重在保障,成在服務。
在會上,蚌埠提出,加強要素保障,加速推進安評、環評等有關手續,提升項目建設效率,推動項目快開工、盡入庫、早投產、多入規。
甬蚌合作產業園項目正加緊建設,春節前實現四棟單體主體封頂
針對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蚌埠將落實好招商引資制造業項目全過程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全職服務員”制度、市直單位歸口服務等,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讓每一個項目落得下、建得快、長得好。
最后看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著產業格局和資源配置方式。
蚌埠正在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突破,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
1月25日晚,2025蚌埠市科技創新晚會,精彩上演。
這是蚌埠第一次舉辦科技創新晚會,一位位科創人才、產業明星通過極富創意的科技成果大賞、創演秀,既為觀眾帶來一場“科技迎春”的視聽盛宴,也展示了蚌埠澎湃的創新力量。
很多人不知道,蚌埠是安徽第二科技資源大市,是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城市,擁有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中電科40/41所、中國兵器214所、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科大學等眾多高校院所和一大批創新型企業。
蚌埠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創新,是蚌埠的潛力,也是驅動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
2024年,蚌埠成功入選工信部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踐“創新發展驅動方向”特色案例,成為全國僅有的8個城市之一。
全市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6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培育省級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等“三首”產品8個科技創新正在成為蚌埠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今年,蚌埠將持續推動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鏈,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將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市場潮流,加快布局培育未來產業。
招商帶動、項目推動、創新驅動下,蚌埠產業實力持續提升,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2月5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
大會的落腳點,也是產業。
蚌埠“新春第一會”,既是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具體要求,也是結合自身實際作出的謀篇布局。
開年即開跑,實干開新局。
剛剛過去的1月,蚌埠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6個,同比增加19個。
項目推進方面,在全省第一批次開工動員項目中,蚌埠共計48個,總投資265.3億,分列全省第4、第6。2025年申報省重點項目137個,年度計劃投資309.7億元,為全省5個申報規模增長的市之一。
開局好,起步穩。
2025年開年,蚌埠以真抓實干的作風,拼出了信心和底氣。
產業蝶變,城市煥新。
蚌埠一定行!
(部分圖片由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