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隔壁那臺機器又響起來了,您趕緊去看看吧,不然我口說無憑了……”充滿焦慮又帶著幾分懇求的聲音將我正在審閱案件的思緒打斷了。
“別著急,您慢慢說。”
通過與來訪人交談,我逐漸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此人名叫鄧某某,常年與丈夫在外務工,夫妻倆返鄉回家期間,發現隔壁新建了一間加工坊,坊內的脫谷機時常發出轟隆隆的聲響,并伴隨著明顯的震動,嚴重影響其生活。鄧某某夫妻多次與經營者陳某某協商,希望對方能把機器搬走,但陳某某始終拒絕配合。
“走,一起去現場看看。”為了查明事實,我決定前往鄧某某家實地查看一番。誰知雙方一見面,便開始了激烈的爭吵。
“我們可是合法經營者,為了方便老百姓脫谷咋就惹出事來了?”得知我們來意,陳某某一臉疑惑。
“那么大的噪音,你難道聽不見嗎?”鄧某某憤怒地質問道。
“你們都冷靜一下,爭吵解決不了問題,我今天來就是為解決你們之間的矛盾。”在安撫好雙方情緒后,我仔細查看了加工坊內的機器設備及周圍環境。
加工坊緊鄰鄧某某住宅修建,但并未設置隔音屏障或進行其他有效的降噪處理。坊內的脫谷機龐大且笨重,立于深坑之上,啟動時功率強勁,聲音和震動都比較明顯。
“把機器搬到遠一點的地方,行不行?”簡單了解了情況后,我試著開始調解。
陳某某一聽,眉頭緊鎖:“憑啥要搬?這么大的機器能搬到哪里去?搬運費誰出?”
“沒經過我允許就把機器搬過來了,你還有理了?”鄧某某依舊十分氣憤。
“我搬過來憑啥需要你允許?憑啥你說有噪音就有噪音?”
二人再次激烈地爭執起來......
見狀,我趕緊上前制止:“這樣,我們先請縣環保部門測試是否存在噪音,結果出來后再協商解決方案,你們同意嗎?” 雙方點頭同意,我立即聯系縣環保局環境監測站進行現場監測。
監測報告顯示,陳某某加工坊邊界外1米處噪聲值超過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拿著監測結果,我隨即組織雙方協商解決方案,但雙方均不讓步,我只好開庭審理此案。
“搬運費?我一分錢也不會出!”“機器往哪里放?肯定不能放外面風吹雨淋!”“機器搬走后我們靠什么生活?”庭審中,陳某某態度依舊強硬。
鄧某某反駁道:“你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必須得搬走!”
三個小時的庭審,雙方言辭犀利、各執一詞,劍拔弩張的對立情緒讓矛盾不斷升級。無奈之下,我只得宣布休庭。
“陳某某以加工坊經營為生,盲目拆除搬動設備,將加大陳某某的開銷成本,能否找到一個折中可行的解決辦法呢?”看著案卷材料,我不斷思索著,“有了,降噪!” 于是,我再次前往縣環保局咨詢關于降噪的成本及可行性方案。
“雖然降噪處理無法保障完全消除噪音,但相對搬遷來說,更經濟、環保、易于操作。”根據縣環保局的答復,我心中逐漸有了答案......
數日后,法庭聚滿了雙方親友及附近的村民,大家都焦灼的等待結果。
“現在宣判!”隨著手起槌落,我宣讀出裁判理由及判決結果,“由陳某某等人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個月內對脫谷機械設備進行降噪,標準達到《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
道理淺顯人皆明,法槌落下方知行。一個月后,鄧某某來電反饋,噪音問題已有大幅改善,其生活逐漸回歸了正軌。
民生無小事,件件連民心。解決群眾的矛盾糾紛,應當秉承“裁判不是終點,解決紛爭才是關鍵”的理念,用心用情審理好每件“小案”,將“一紙判決”細化為每一次耐心的傾聽、每一輪細致的調查。
文稿:蔣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