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圖片素材,全部都是來源真實素材的原創,本人承諾所有圖片素材包括文章都是真實的。
在世界的交通規則和旅行經歷中,有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許多人的心頭:外國人能否在中國獲得駕駛執照并暢行無阻呢?一位名叫Marc的外國騎行愛好者,用他的親身經歷給出了肯定答案。
他懷揣著對遠方的無限憧憬,駕駛著摩托車,從遙遠的德國一路披荊斬棘,途經歐洲各國,又穿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最終踏入了神秘而迷人的中國西藏,開啟了一段獨一無二的騎行之旅。
這不是一趟一般的旅行,它是把夢想變成實際的那種勇敢的跨越,是把對不了解的世界去探索的精神給展現得很到位。
Marc此次騎行的亮點之一,便是擁有中國車牌和駕駛執照。
當他成功拿到這些證件時,內心的喜悅簡直難以言表。
在等著的時候,情況可不少,辦公室的那些工作人員都跑去城里開會,大家就只能在門口眼巴巴地等,不過最后的順利的拿到駕駛證。
夜幕降臨,工作人員為他們開放辦理,那一刻Marc和伙伴們激動得歡呼雀躍。
“終于搞定了”
Marc開心地喊道,“這意味著我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自由馳騁”
這讓他對接下來的旅程充滿了期待
騎行途中,Marc邂逅了壯麗無比的珠穆朗瑪峰。
當高大的山峰進入視線時,他完全不敢置信自己的雙眼,激動地呼喊:“嘿那是珠穆朗瑪峰!我竟然真的看到了!”
連綿的山脈、潔白的積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神圣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親手繪制的一幅壯美畫卷
雖然有時候珠峰會被云霧給遮住,看起來有點害羞的樣子,不過那宏大的氣勢還是把Marc給震撼到了。
他感嘆道:“站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看著眼前的珠峰,我感覺自己是如此渺小,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偉大了!”
這一瞬間,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只剩下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這次旅行的慶幸
不過旅途中也并非一帆風順。
在西藏的加油站,加油的方式讓Marc十分困惑。
摩托車不能直接往泵里加油,得先把罐子給裝滿了,接下來才能給摩托車加油。加完摩托車的油后,還得再跑回泵那兒去把罐子裝滿,接著又得去給別的東西加油,就這樣一直來回折騰。
“這也太傻了吧”
Marc忍不住吐槽道,“所有摩托車都這樣,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他還拿伊拉克的加油系統作比較,雖然伊拉克的加油系統也不完美,但至少有人幫忙加油
這種差別讓他對中國的加油規定特別好奇,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體會到了不同國家文化與規定之間的相互抵觸。
除了這些小插曲,騎行中的Marc還時刻關注著自己的摩托車。
他會調整各種設置,希望能增加續航里程。
有一次他把自己的紅背包給了同行的Ben,滿心期待著能讓電動車跑得更遠。
他在檢查輪胎壓力的時候,自己跟自己說:“盼著今天能順順當當跑300公里,不用充電該多好?!?/p>
騎行過程中,他感受著發動機的狀態,當發現發動機聲音穩定,振動也沒有變糟時,他松了一口氣:“還好還好,看來我的摩托車還挺給力”
在與團隊一起騎行的日子里,Marc也有了許多不一樣的體驗。
大伙分別來自各個地方,自身有著不一樣的背景以及性格,可在騎車的進程里,他們彼此給予幫忙,彼此進行理解。
有時候有的人得停下歇會兒充充電,有的人餓了就得去找個地兒吃飯,有的人屁股疼就需要休息一下,不過最后大伙兒都會在某個地方重新聚到一塊兒。
“和一群人一起騎行,和自己一個人騎行完全是兩種感覺”
Marc感慨地說,“雖然要適應團隊的節奏,但這種相互陪伴的感覺真的很棒”
在一次差點發生事故的經歷中,大家都心有余悸,但好在沒有人受傷
一路上Marc還遇到了許多熱情友好的中國人。
他們看到Marc那一行人騎著自行車過來時,臉上露出了歡快的笑容,還熱情地迎接他們。
這種友善的氛圍使Marc感到十分溫暖,這兒的人著實非常熱情,每當看到他們的笑容,他就感覺內心暖烘烘的。
Marc的這次中國騎行之旅,充滿了驚喜與挑戰。
他在旅行期間,看見了特別美麗的風景,也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文化,還結識了很多想法一樣的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