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伯
在云端敲開博物館的大門。
銀行博物館的“云展覽”自推出以來便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展廳里不曾展出的金融“老”、“珍”、“稀”一件件映入眼簾,成功搭建起一個與觀眾聯結、交流、共建的平臺。
乙巳 蛇年,線上微展覽將繼續推“陳”出新,從銀行發展史的角度帶大家走進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金融“老字號”,了解金融典藏背后的故事,見證舊銀行的發展與起源。
云展覽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20世紀初期,隨著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誕生了中國最早一批華資商業銀行。1915年,莊得之、王曉籟、李馥蓀、陳光甫等人共同出資,在上海的寧波路9號開設了一家初創資本僅10萬元、員工只有7人的小銀行,莊得之任總董事,陳光甫為辦事董事兼總經理。因為其資本小、人員少,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也被稱為“小小銀行”。
早年留學美國的陳光甫在“小”字上做文章,很長一段時間里宣布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只要有1元就可以開立儲蓄賬戶,在“十里洋場”確立起不嫌涓滴細微的理念,開業十余年,便成為著名的“南三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之首,后來在主要業務額方面僅次于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實際效益則被公認為金融界之最。到抗戰前夕,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國內外擁有分支機構和營業點119家,員工2000多名,業務遍及海內外。
01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票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股本來源比較廣泛,政界、工商界、金融界均有。早期除莊得之的25000元以及陳光甫、李銘、張嘉璈合認的25000元之外,其余有孔祥熙代孫中山入股的10000元,大生紗廠的張謇、浙江都督朱介人、江蘇都督程德全、申報館史量才、商務印書館夏筱芳、北洋政府梁士詒、乃至宋子文的母親宋老太太等人都在該行入股數千元。
因經營精明,管理嚴密,該行業務發展迅速,資本積累亦較快,到1921年增至250萬元,是創立時的25倍,進入大銀行行列。到了1930年,該行業務進一步擴大,遂繼續添招資本250萬元,總資本達到500萬元。新增的股本,一半由舊股東認購,另一半則由各職員認購,讓全體員工成為股東,也充分體現了陳光甫“銀行是我,我是銀行”的理念。
02
上海銀行上海解款地圖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亦簡稱“上海銀行”。這張上海銀行解款地圖是一件實用性很強的業務宣傳品,該圖根據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分行的分布,劃分了十一個區域,每個區域用分行名字命名,圖中用紅色圓點表示該行所在地,用紅色“凸”形圖示表示上海銀行倉庫所在,用紅五星表示中國旅行社所在地。該圖不僅便利客戶存取款,同時也展示了該行的實力和規模,宣傳了該行的業務,起到一舉數得的良好效果。該銀行解款地圖為僅見品。
03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團扇
該團扇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彩排紀念,背面除了印有銀行行名外,還為旗下中國旅行社打起了廣告。
清末明初,中國的旅游業被洋商壟斷,中國人若要出國,辦理旅游手續,皆要經過洋人之手,收費高昂不說,還要因洋人的傲慢無理而受一肚子氣。對于這一現象,陳光甫很是氣憤,遂決心創辦中國人自己的旅行機構,既可以服務于國人,又可以與洋人一爭長短。1923年8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正式成立是中國第一家旅行社,也就是日后的中國旅行社前身,近代中國旅游業由此萌芽。
04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保管箱業務廣告牌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上海灘較早開設保險箱業務的銀行之一,早在1917年便成立信托部,設木質保管箱140余個,后逐年添置鋼質保險箱至1142個。該行深諳保險箱業務需求量之大,籌建新大樓時特地將保險箱庫納入設計方案,整個庫房四壁用18寸厚鋼板砌成,庫門更是純鋼制成,重達15噸,內設保險箱6300個。1932年9月,該行遷入新址僅一年,所有的保險箱便已全部租出,新租戶若想開立保險箱需預約登記,待老用戶退租后方可租到。
05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儲蓄盒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早期專注于商業性質的業務,當時其他銀行較少投入的儲蓄事業成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首先是推出了“一元賬戶”,即儲戶只要有一元錢,就可以在該行開立個人賬戶,并獲得該行的全套服務;二是實行銀元與銀兩并用,儲戶既可以用規元開戶,也可以用銀元進出,不但不收取兌換的手續費,還給予存息;三是開辦“禮儀儲蓄”、“教育儲蓄”、“零存整取”等創新金融業務,以廣泛開辟存款來源。
該行除了開設多種儲蓄業務,還專門從美國訂購了多款儲蓄盒,免費贈送,以提高市民的儲蓄興趣。該儲蓄盒正面印有“平民生計首重儲蓄,日積月累自然充足”廣告語,背面為英文行名。
06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禮券
禮券本質上是一種“禮儀儲蓄”定額存單,客戶存入一筆錢款,取得等額“禮券”(實為儲蓄存單),到期可還本付息。禮券往往印制精美,多印有祥云瑞鶴鳳凰牡丹等吉祥圖案,用于婚喪嫁娶的贈送,頗受客戶歡迎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業內首家推出禮券儲金存單的銀行,禮券還設計成冷暖兩種色調,紅色印有龍鳳呈祥圖案,用于婚嫁祝壽,素色印有松柏仙鶴圖案,用于奔喪吊唁,極具個性化。
07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代價幣
所謂代價幣( 或代價券、代價籌),即未經政府批準,一些商家企業等單位自行制作的小范圍或內部流通的起流通手段和價值尺度作用的小額臨時貨幣。一定程度上代替輔幣在市場上使用,在特定歷史時期起到了補全貨幣制度的積極作用。
館藏的這枚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代價幣為硬紙圓版硬幣狀,印有“如來儲蓄可代小洋三角”字樣,甚是特殊。
08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徽章?
徽章是表示身份、職業、榮譽等特殊事物的標識,是某個時代或某種事物的代表或象征,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徽章的最初用途是憑證作用,用來識別一個人的身份,后來其功能擴展到用于組織機構的標識、某種獎勵或某種紀念等方面。
老銀行徽章,曾經是銀行員工手捧“金飯碗”的身份象征,代表一份收入豐厚,體面上流的工作。解放后,大部分銀行員工依舊被留用,繼續承擔服務人民,穩定金融的責任。
09
上海銀行同仁劇社公演節目單????????
民國時期銀行業的昆曲組織,一般是以銀行聯誼會或者劇社的二級活動組的形式存在,如銀聯社,全稱為上海銀錢業聯誼會昆曲組,又如上銀社,全稱為上海銀行同仁劇社昆曲組,就是由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組織設立的。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對員工的娛樂健康非常關注,不僅通過多種途徑提升他們的業務知識技能,還利用品類繁多的活動引導他們健康生活,比如成立了籃球隊、國劇社、兵乓隊等社團。
10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人事檔案及職工保證書
為防止發生金融舞弊事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對員工管理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除了進行入行考核,注重人員排查外,還有完善的規章制度,關注員工的日常舉動,加強人事監督。在 招募職員時,該行較少受到地緣和親緣關系的影響,選擇意志堅定、品質中正者,并對其在校成績、工作履歷、家庭環境、經濟狀況、個人嗜好等作全面調查。同時,所有進入該行工作的人員,除了要交納一筆保證金外,還要有殷實的保人作擔保。
1930年,總經理陳光甫聯絡金融界人士,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信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營業內容主要是信用保險。銀行因舞弊損失的部分資金,由保險公司理賠給付,“如有受雇人單獨或共同于其業務上有竊盜、詐欺、侵占、舞弊等行為,致銀行本身或其負責之銀錢及證券受有過額損失時,公司愿負賠償之責。”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