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依存,共同發揮濡養全身的作用。肌肉的正常功能依賴于氣血的充足供應。對于痙攣性斜頸患者,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痙攣狀態,正是氣血不能正常濡養頸部肌肉的表現。氣血不足,肌肉失于濡養,就會出現僵硬、拘攣,進而導致頭部異常傾斜。
《素問?痹論》中提到:“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乃能入于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這里的 “榮” 即指血,表明血能滋養臟腑經絡及肌肉。
中醫用藥調理痙攣性斜頸,對于補充氣血方面,多采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養血活血,諸藥合用,氣血雙補。同時搭配其余諸多藥物,息風止痙、滋補肝腎,以此達到全面調理痙攣性斜頸的效果。
【案例分享】
52 歲痙攣性斜頸患者,公司職員。兩年前開始出現頸部不適,逐漸發展為頭部向右側傾斜,伴有頸部疼痛、沉重感,活動受限。曾接受西醫治療,效果欠佳。癥狀表現為頭部向右側傾斜,頸部肌肉僵硬,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肢體麻木,舌淡暗,邊有瘀斑,苔白膩,脈細澀。
盛勁強醫生經過辨證分析,診斷為氣血虧虛,痰瘀阻絡導致的痙證。治法以益氣養血,化痰祛瘀,通絡止痙為主,開具處方五蟲扶頸湯加減。
藥組: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半夏、枳實、陳皮 、茯苓、白術、天麻、僵蠶等。
方解:黃芪大補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枳實、陳皮理氣化痰;茯苓、白術健脾滲濕。天麻、僵蠶息風止痙。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化痰祛瘀、通絡止痙之功。
【溫馨提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自行購藥服用存在風險,請務必在專業中醫指導下,根據個人自身癥狀辨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患者服藥一療程后,頸部疼痛減輕,肢體麻木感稍有緩解。繼續服用一個療程,頸部肌肉僵硬感減輕,頭部傾斜角度有所改善,神疲乏力癥狀減輕。調整藥方,加黨參增強益氣之力。在服用三個療程后,患者頭部傾斜明顯改善,頸部活動基本正常,面色紅潤,神疲乏力、肢體麻木癥狀基本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