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有一家商場不得不提,從傳統的百貨商店到現代化的綜合超市,它是青島商業蛻變的標志,也是近三十年前東部新城區的開拓者。
嘗鮮不易,一個新事物的初現,難免伴有波折。作為青島第一家外資商業零售企業,東泰佳世客在香港中路建立第一個購物中心時,也曾飽受爭議。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青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行政中心東移、開發建設東部的戰略決策。那時,東部除了新市政府大樓外沒幾座高樓,最大的商店是現在麥凱樂對面的辛家莊百貨店,面積幾百平方米。
1992年市政府東遷之前的青島東部景象(王群攝影)
市政府主要領導決定引進外資零售企業,并指示市政府駐日本機構聯系日本的幾家大型零售企業。原青島東泰佳世客商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尚惠杰回憶道:“那時候,佳世客在日本連鎖業位列前茅,在亞洲其他國家的事業發展得也不錯,且正在布局中國的上海、廣東和青島。雙方不謀而合。”
1992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商業零售領域利用外資問題的批復》,批準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等6個城市和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等5個經濟特區為零售商業對外開放的首批試點。國務院批準的首批14個零售合資企業項目青島占了兩個:即第一百盛(中山路百盛)和青島東泰佳世客(永旺東部購物中心,由日本永旺株式會社和青島市供銷社合資建立)。
“當時,國務院批準了青島兩個零售合資企業項目,青島供銷合作社和日本佳世客株式會社合資的青島東泰佳世客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佳世客能夠在青島引進,得益于踩上了政策紅利。尚惠杰初次參與該項目是在1995年初,此前,青島市供銷合作社已與日本佳世客株式會社進行了1年多的談判。
1995年4月,尚惠杰作為青島供銷合作社的談判代表,隨團到日本考察佳世客。這次考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看到了中日零售業的差距。當時我們國內的零售業基本以傳統百貨業為主,還沒有購物中心;而日本的零售業超市和便利店已經普及,大、中型購物中心已經興起。我們的商場還以代銷或出租柜臺為主;而在日本,由計算機控制的、具備加工分選功能的配送中心已經取代了傳統訂貨送貨方式。”
知曉了差距,合作談判的步伐也加快了。1996年7月21日,青島東泰佳世客商業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作為青島供銷社的談判代表,尚惠杰見證了青島東泰佳世客從選址到開業運營的全過程。一開始與日方接觸時,也向日方推薦了好多位置,包括當時的中山路和東方貿易大廈等地,但都被否定了。”日本永旺株式會社以超前的眼光,將地址選在當時還是農業、副業用地的荒涼地塊。
佳世客東部購物中心是合資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地址選在了香港中路(當時的湛流干路)。位置定下來,建成啥樣便提上了日程。“早在合資談判之初,佳世客一方就提出了設想方案:2層建筑,每層面積要大,再建個可停車1000臺以上的停車場。”這方案現在看起來很容易理解,但在當時卻有不少人反對。
佳世客把三分之二的面積用于免費停車,在審批規劃的時候,這么大的一塊地不分出一部分做房地產,蓋高層出售,很多人確實不理解。這在當時的青島確實是很超前的。而且當時私家車還沒熱起來,人們很難想到私家車會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普及開來。
佳世客剛剛開業,東海路上的車還很稀少。
1996年12月26日,東部購物中心奠基開工;13個月后,1998年1月18日正式開業納客。購物中心占地5萬平方米,綠化地1萬平方米,綠化率達25%,這在當時東部是不多見的。
1998年1月開業的火爆場面讓每一個人感到吃驚,人們爭相到佳世客看“洋景”,到佳世客購物成為品質生活的象征。3萬多平方米的商場已經不能滿足需要。2003年和2006年兩度擴建后,佳世客營業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成為當時青島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shop-pingmall。
2013年3月1日起,永旺集團的JUSCO(佳世客)品牌正式更名為AEON (永旺)。
本組圖文源自2018年9月9日青島新聞網;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