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第一天,綠地集團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車出口公司。換句話說:
綠地要賣車了。
這家隸屬于上海的混改房企,現在打算靠著進博會的資源,說要打造一個百億級新能源汽車出口平臺——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
他們還拉來了江蘇車鏈合作。新成立的汽車貿易公司里,江蘇車鏈占股40%。
子姨看了下,綠地和江蘇車鏈有些淵源。
江蘇車鏈的背后是上海車鏈信息科技集團,集團下的兩個核心企業,一個是上海車鏈信息科技,另一個是芃徠汽車產業發展。
芃徠的法人郝海濤還有一家公司叫潤馳國際汽車博覽城,綠地是曾經的投資方。
地產下行的這些年,地產人混不下去轉戰新能源的真不少。子姨朋友圈經常刷到地產銷售轉行賣車的,還有地產高管也跑到新能源領域。
比如,龍湖前高管秦力洪,后來成了蔚來的聯合創始人。
去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34.4%和35.5%。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持續領跑全球,是中國為數不多還在增長的行業。
當然,這其中的殘酷廝殺和17、18年的房地產相比,過之而猶不及。
官宣賣車的同時,綠地還報告了一個好消息,平臺目前已經開單了,將以全球熱門車型為主,銷往西亞、中東等地區,共計5000輛,總金額約:
7000萬美元。
新年開門紅,綠地給平臺制定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實現年出口10萬輛、年銷售規模百億級!
乍一聽,又有內味了。
大綠地是能折騰的。子姨看了下綠地的多元化轉型。2015年,剛上市的綠地戰略調整,改為一主三大,即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同時成立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三大板塊。
本想著板塊之間聯動產生1+3大于4的效果,沒想到反而成了滑鐵盧,多元化的結果是增收不增利。
這些年,醫療、酒店、旅游、能源、投資,各行各業,綠地都跟著摻和了一腳。
2016年,做跨境電商+實體的采購平臺。當時預計三年內會超過100家,成為國內最大的進口商品直銷企業。
2018年,還進軍電競圈,入股電競公司上海鵬塔,計劃在兩到三年內養成一個全國最大的電競運營平臺,也希望能協同地產業務,打造地產+金融+電競的新商業模式,比如:
建設一個綠地的電競小鎮。
2023年,綠地搞起了能源,做煤炭、油化工產品的貿易業務。
2024年,綠地加入醫療和代建,成立了綠地醫療產業集團、綠地智慧代建平臺,整合旗下的醫療和代建業務。
但要說真正轉型還是四年前的三道紅線出來后,房企們都在努力降負債,綠地最先轉型為:
土木工程建筑業公司。
理由是當年基建產業的營收占比超過50%。不過都是通過主業房地產帶動。實際利潤,可以說是微薄。
雖然只是換了個馬甲,但也算實現了明面上的轉型。
2020年,張董說,轉型不是去地產化,而是讓地產成為新業務的支點。真正的去地產化是徹底放棄房地產開發。
子姨之前寫過剛開年,綠地內部就在大調整,合并區域保生存了。綠地浙江的朋友說,現在事業部基本都沒什么項目了,每天忙的都是維穩交付,應對政府核查。
地產業務是真的不多了。整個2024年,綠地只新增了兩個房地產項目。一個是江蘇南通海門的商住用地,總地價5.43億,公司擁有該項目60%權益。
另一個是山東濟寧觀音閣片區地塊,總地價0.45億。這塊地是百分百權益,但公告上還有補充,未來可能因引進合作方共同開發等原因,導致公司在項目中所占的權益比例發生變化。
最近的綠地官微上,有個詞語出現頻率很高:
二次創業的進取精神。
年前,綠地公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是-130億到-110億。上年同期歸母凈利潤是-95.6億。
這可不就得二次創業么。
歡 迎添加子姨微信: zhangziyi10010
注明公司名稱、職位和姓名更易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