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實習生賀雅慧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值此歷史性時刻,著名作家馮驥才推出新作《過年書》,以50篇深情文字與30余幅年俗彩圖,帶領讀者走進春節的千年記憶,探尋中國人最深沉的文化基因。這部作品不僅是春節申遺成功的獻禮,更是一本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文化百科全書”。
春節申遺成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可,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作為春節申遺推薦者,馮驥才在申遺成功后第一時間編著了《過年書》。該書收錄了馮驥才的《過年》《花臉》《春節八事》等50余篇關于春節的文章和采訪,并配以30余張彩圖,從春節回憶、春節習俗、對春節相關民俗的搶救,到對春節的展望,全面闡述了春節的文化內涵,是了解春節的入門讀物,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春節的絕佳讀本。
“過年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大的節日。每逢過年,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陽歷換成陰歷,平日里積攢的生活興勁兒也會在這時全部釋放出來。舊時,即使再窮的人家,也要燉一鍋肉,備兩瓶酒,請人用紅紙寫些吉祥話兒粘貼在門板上;姑娘們會買上三尺紅頭繩,小小子則會放一掛小鋼鞭。對于含蓄又溫厚的中國人來說,每一次過年,都是民族情感的一次總爆發與加深。”馮驥才在書中表示。
春節的成功申遺,標志著這一節日從“中國時間”升級為“世界時刻”。《過年書》的出版恰逢其時:對內,它是喚醒文化自覺的“教科書”,通過詳述貼福字、年夜飯等習俗的象征意義,解答“何以春節能凝聚14億人”的密碼;對外,它是一扇窗口,以生動故事打破文化隔閡,使全球讀者進一步理解“團圓”“慈孝”等文化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