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滇青銅文化中的蛇紋
云南青銅文化發軔于商周之際,勃興于戰國,延至西漢,東漢逐漸沒落。戰國晚期,生活在滇池邊的“滇人”崛起稱王,成為云南青銅時代最強大的一股勢力。
戰國末至東漢初是云南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峰期。以“滇國”青銅文化為代表,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形態萬千,異彩紛呈。滇王受印和益州郡的設立意味著云南正式走向中原王朝行政管轄之中,同時也是滇國走向衰亡的起點。
1955年晉寧石寨山滇王族墓地的發現,讓古滇王國光輝重現。之后玉溪市江川區李家山古墓群、昆明市官渡區羊甫頭墓群等多個重要滇文化遺址陸續發掘,出土上萬件文物,這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古代王國才逐漸向世人展露真容。“滇”是青銅藝術的王國,滇人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巧奪天工的冶鑄技巧,將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熔鑄成一件件青銅藝術杰作,展現出燦爛的古滇盛景。
一、云南博物館陳列系列
周倜拍攝
滇王編鐘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晉寧縣石寨山6號墓出土
一套六件,形狀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斷面作橢圓形,頂部均有環鈕。兩側各鑄有蜿蜒的龍形紋四條,左右對稱。滇王墓出土的編鐘呈偶數,而中原編鐘為奇數件,滇文化顯現出與中原文化相通而又不同之處。
滇式編鐘
滇式青銅戈
滇式青銅短劍
曲柄斧
戰國,長12厘米
江川李家山24號墓出土
整器雖造型簡單,裝飾也較為樸素,但寥寥數筆將一件線條平直的青銅器刻畫得生動有趣,栩栩如生。滇國出土的仿生式兵器除此外,還有蛇頭形銅叉、蛙形銅矛等,這類器物構思新穎,做工精妙,為滇國青銅器中藝術與實用功能高度結合的典范。
虎噬牛狼牙棒
戰國,高30.7、棒徑4.6、銎徑3.1厘米
江川李家山24號墓出土
壓花牛紋劍鞘
長49厘米
云南晉寧石寨山71號墓出土
由三段組合而成,每段均有壓印圖案及紋飾。上段由凸起的牛首形圖案、繩紋等紋飾構成;中段由三小節組成,每節皆飾凸起之折線紋;下段飾凸起的圓圈紋、連續回旋紋及繩紋。
雙鹿飾銅琢
西漢
昆明市官渡區羊甫頭墓地111號墓出土
存在于戰國秦漢時期的古滇國,以青銅兵器作為主要的兵器。滇青銅文化研究專家張增祺先生把這些青銅兵器分為勾刺、砍劈、擊打、遠射和防護五大類,包括戈、矛、鉞、斧、啄、劍、臂甲等。這些兵器在古滇國戰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血腥與冰冷之中,兵器攻擊與反擊、掠奪與被掠奪的本質顯現無遺。不過令人略感欣慰的是,滇國青銅兵器同時還向人們展示了其溫暖、活潑的一面,而這則源于兵器上各種造型生動的立體裝飾。滇國青銅兵器上的立體裝飾,大抵可以分為動物造型和人物造型兩大類。動物造型繼承了滇青銅器寫實性強的特點,以表現動物的體態行為為主。
鳥踐蛇銎銅斧
時期:西漢
出土地:晉寧縣石寨山13號墓出土
通長23.5cm;銎寬15.5cm。
這件銅斧的斧身扁長,中段收束,后部正中有三角形凸棱。橢圓形銎,銎面兩側對鑄太陽紋、回旋紋、鋸齒紋等。銎背雕鑄2只水鳥,背向而立,作引頸鳴叫、展翅欲飛之勢。足下各踏1蛇。蛇身蜿蜒,兩尾相交,蛇頭緊貼鳥胸,似起支撐作用,使鳥身雖前傾而不失去平衡。造型別致,構圖奇巧。在古代云南,斧的用途除生產工具和作戰兵器外,也可用于表示王者權威的儀仗器。此斧銎背上鑄蛇、鳥,當為儀仗用具,以示權威。
虎牛搏斗銅戈
時期:西漢
尺寸:長27厘米
出土地:云南晉寧石寨山12號墓出土
儀仗用器,刃呈長方形,前鋒齊平。銎面刻對稱太陽紋、回旋紋、鋸齒紋等。一虎、一牛分別處在銎丙端,其虎前足半臥,作欲撲狀;牛則頭向下沉,亮出鋒利的犄角,作好奮力反抗準備。整器透出虎與牛之間即將發生的一場生死搏斗的緊張氣氛。
虎豬搏斗穿銎銅戈
時期:西漢
尺寸:高24.5厘米。
援呈長方形,前鋒齊平。橢圓形的銎,銎部飾圓圈紋、雙旋紋、云紋及齒紋圖案,銎背鑄有圓雕老虎和野豬,它們相對蹲立,怒目對視。兩只猛獸狹路相逢,正在互探對方的虛實,尋找可乘之機,恨不得一下把對方吞噬下去。從它們使勁前伸的頭頸、用力蹬地的后胯、蓄勢待發的狀態。人們可以感覺到腳下的土地在顫抖,空氣已熾熱,一場慘烈的撕殺就要開始。自然界動物之間捕殺前瞬間的情景,被滇國工匠用巧手凝固在這里,讓千百年后的我們,還能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牛頭銅扣飾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晉寧縣石寨山13號墓出土。
扣飾由大小二牛頭兩頭小牛組成,大牛頭的額頂重疊一小牛頭,雙角上各臥一小牛,其下有蛇盤繞,蛇口咬住大牛頭上的雙耳。
二、吉金之滇——古滇國青銅文化展
內蒙古博物院特展
孟和套格套分享
西漢 殺人祭柱青銅貯貝器
晉寧石寨山1號墓出土
西漢 蛇形銅叉
西漢房屋模型銅扣飾
西漢 蛇形銅劍
三、謎蹤之國—云南古滇國青銅文化展
深圳博物館特展系列
花腳大仙分享
蛇紋在男子兩側肩膀裝飾上
五、上海博物館陳列
周倜拍攝
樂藝會資料
西漢 五牛枕 蛇紋在兩側翹頭
六、南京博物院金色中國大展
樂藝會資料
西漢 金牛頭紋劍鞘飾
西漢 1956年云南晉寧石寨山6號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我國古代邊遠地區的銅劍不少是以銅片包木制成的,因而得以保存至今。有單鞘,有雙鞘連在一起的。這種帶鞘短劍北方草原牧獵民族地區有,西南巴蜀、古滇國墓葬也出土過。云南晉寧石寨山滇墓中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純金劍鞘,由三段構成,上飾牛頭紋、折線紋、麥穗紋。民族特色極為鮮明。
金蛇紋劍鞘飾
西漢 1956年云南晉寧石寨山3號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西漢 金劍鞘飾
1956年云南晉寧石寨山3號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云南省博物館陳列
樂藝會資料
金蛇紋劍鞘飾
西漢 1956年云南晉寧石寨山3號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七、成都博物館《靈蛇傳奇》藝術特展
l如拍攝
漢代蛇形鏤空網狀銅器
成都博物館《靈蛇傳奇》藝術特展
l如拍攝
漢代 鎏金蛇頭形劍柄
成都博物館《靈蛇傳奇》藝術特展
l如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