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游客發帖稱,2025年2月3日,自己和男友在湖南張家界旅游時,疑遭遇出租車和飯店聯手宰客,他們被出租車司機帶到當地一家飯店,點了兩個菜被收費844元。
這種消費陷阱自從“青島大蝦”事件以后,似乎時有耳聞。
2
在劉女士看來,他們是遇上了出租車司機和飯店聯手設的局。事發后,其將上述遭遇整理成圖文,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
3
2月6日,張家界市永定區旅工委辦公室發布通報表示,關注到該事件后,永定區立即依法開展了聯合調查,發現涉事餐飲店“土家園”存在支付出租車司機回扣招攬客人等宰客行為。目前,已責令涉事經營主體停業并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4
我們看到,這明顯是因為輿情引發的處理機制。
但據說該女士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她將所有證據妥善保管,并直接向12345提出了投訴。
我們知道,依據《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12345是法定的投訴渠道。
問題就在于,為什么法定的投訴渠道不如自媒體曝光效果更好?這或許值得我們沉思。
5
是的,我想說一下為什么大家信網不信法。
我們原來一直講“信訪不信法”,說的是一些群眾不愿意打官司,而選擇上訪,這里面涉及到的原因很多,但說明法治建設任重道遠。
據媒體透露,2023年9月有一名網友在網絡上多次實名舉報當地城管局副局長的問題。而這位網民的身份竟然是一名縣住建局信訪辦的主任。昨天,記者的核實,也確認了這一消息,證明了這個舉報人確實是該局信訪辦主任。
6
這真是一個非常冷酷的笑話,我們通常都教育群眾說:要走正常渠道反映問題,要依法依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但是如今卻出現了信訪辦主任不選擇走信訪渠道,而通過網絡的方式來進行舉報,簡直就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7
要承認網絡舉報運用的就是公開的力量,這里面有流量的因素,其中也可能存在一種“鬧”的心理,就是把事“鬧”大,“鬧”大了就會解決,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原來通過信訪“鬧”,現在通過網絡“鬧”,這恰恰反映了法治建設的不足。
說起來,我實在不明白,每到假期,許多地方政府都對這種價格宰客現象如臨大敵。
即便是這樣,為何張家界有關方面對12345投訴不處理,而是待網絡輿情發酵后才開始跟進處理?
2015年來自青島市北區“善德海鮮燒烤家常菜”海鮮大排檔的一只大蝦,在一夜之間將“好客山東”品牌毀于一旦。
當時消費者打了110報警電話。110來了之后就說,說這事不歸他們管,這個是價格方面的問題,價格方面的問題應該由物價部門進行管理,你要不就打114查詢,查詢物價局電話,把這個情況跟他們反映。物價局的人又說當時是晚上,太晚了,說處理不了,只能等到明天才能進行處理。
10年過去了,我們發現,張家界事件和青島的處理思路如出一轍,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目前的工作機制?
2025年2月6日星期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