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里,無論有沒有走進電影院的人,大概都知道了,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是這個春節檔最靚的仔,里子面子雙豐收,電影票房勢如破竹、遙遙領先,上映短短9天就成功登頂中國電影票房榜。要說起來,《哪吒2》如此優秀有同行們襯托的成分,同時,《哪吒2》也多少襯托出了同行們的“學藝不精”。
頭兩天,在全網鋪天蓋地《哪吒2》的新聞里,作為同期“競品”的《封神2》難得能有消息出圈一次,不過卻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根據流傳網絡的視頻,在《封神2》太原路演現場,有位女觀眾情緒失控,大聲對導演烏爾善發出靈魂拷問:“為什么封神的口碑兩極分化,你想過沒有?我們作為路人一直在給你說好話,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隨后,視頻戛然而止。如此具有話題度的新聞,很快引發媒體報道轉載,并將此事被描述為“觀眾對烏爾善貼臉開大”。截至2月6號,還沒看到有烏爾善對此做出回應的消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能做出的解讀,要么是不屑要么不便回應,大概也不會有第三種可能。
其實,早在《封神1》上映的時候,當前《封神2》的一些爭議就已顯露苗頭,拋開選角對少數民族演員的異常偏愛,比較突出的是對劇情的“魔改”和粗獷化。不過,《封神1》宣傳的最大賣點是電影工業化,這確實沒有糊弄觀眾,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效果,成功在逆風中引發“自來水”效應。同時,作為三部曲的開篇之作,即便劇情略顯平淡,可后面兩部仍有低開高走的空間。結果很遺憾,《封神2》的劇情并沒有出人意料的高走,更加遺憾的是還跟精心打磨的《哪吒2》撞期,導致特效的王牌也打不動了,票房口碑都遠遜前作,同時也焊死了觀眾對《封神3》的期待值。可想而知,即便《封神3》能夠上映,所面臨的艱難處境也會遠甚于當下的《封神2》。
再有一點,不同于餃子導演專注《哪吒2》制作的近乎銷聲匿跡,烏爾善導演在《封神1》還未上映時,就已馬不停蹄官宣了《鄭和下西洋》系列電影,即便有電影工業化的加持,可如此高強度大片“高產”的背后,也難免要引發觀眾對影片制作用心程度的質疑了。觀眾緣這種東西,一旦出現了裂痕,就很難再修復如初。《封神2》對于烏爾善導演最大的警醒是,如果再不作出改變,恐怕其后續作品要在觀眾的質疑聲中遭池魚之禍,為前作的爭議買單了。如果要找個可以參照的榜樣的話,那必然是大鵬了,《煎餅俠》雖票房大賣但口碑崩盤,還殃及了后續制作的《縫紉機樂隊》。臥薪嘗膽4年之后,大鵬以《吉祥如意》交出了一份驚艷的答卷,王者歸來。
同時,在萬眾矚目的《哪吒2》票房登頂過程里,大家也又一次回顧了先前的幾部票房榜榜首之作,有些影片的口碑如今早已金身盡毀,甚至還波及了同類型影片的口碑票房。不過主創團隊同樣也不算冤,只想復制先前成功路徑推出同類型續集,再賺一大筆,完全不關注觀眾對此類影片的風評早已逆轉,畢竟觀眾是自由買票看電影的,在有得選的情況下,這種影片不遭遇票房滑鐵盧才怪。現在來看,曾經霸占票房榜榜首位置的影片,其實未必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不過只是機緣巧合下,在某個特定時間段恰巧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才塑造下一段票房奇跡,票房和影片的質量很多時候并不成正比。只不過,現在有的影片已經跌落神壇,有些名不副實的殘次品依舊道貌岸然的擺在神壇上。
當然,在吐槽以上幾部影片的時候,難免要落入事后諸葛亮的窠臼里。因為,讓以上幾部影片玩兒不轉的決定性變量是,《哪吒2》真的太強了,強到重塑觀眾對國產影片的審美和接受度——原來不是我們觀眾的審美有問題,而是之前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里,國產商業片里真得沒有太多精品出現,觀眾只能在矮子里面找高個兒,讓專業的導演能肆無忌憚地劃水拍片,讓不專業的演員也能恬不知恥過把票房大賣的導演癮。因為以往太多躺著掙錢的日子,讓主流、非主流導演們都盯著觀眾票錢的時候,已經忘記了,影片票房不能只靠宣傳、只靠忽悠,要靠過硬的質量來等價交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