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別忘“吃3樣,忌1事”,寓意時來運轉,日子富裕好過
到了正月初十這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地日,是石頭的生日,也叫石頭節,源于古代對石頭的崇拜。在古代的農耕時代,石頭被稱為石頭神,無論是日常的生活,還是從糧食的種植到吃到嘴里,都跟石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蓋房用石頭、鋤地的工具用石頭,石磨、石碾、石鍋、石碗、石桌等,也就是說少了石頭,根本就沒法正常生活,所以石頭被視為“石頭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在老百姓的眼中,石頭節這天,是一個祈福納祥、感恩自然的日子,要祭石感恩,祈福新的一年能夠五谷豐登、生活富裕美好,此外,石諧音“時”,也有時來運轉之意。作為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石頭節,正月初十,別忘“吃3樣,忌1事”,寓意時來運轉,腳踏實地,日子富裕好過。
正月初十吃3樣
一,吃烙餅
民諺“正月初十餅饃香,一年不愁糧”,北方的正月初十這天有午飯吃烙餅的習俗。圓溜溜的烙餅,寓意著團圓美滿,五谷豐登,日子富足。人們認為烙面餅的翻面動作是“時來運轉”,新的一年會給家里帶來福財和好運。
烙餅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面粉,植物油,鹽
2,把面粉一半用開水燙面,一半用涼水拌面,混合后揉成光面團,餳面1小時
3,把面團搓成粗條,切等大的段,即做幾張餅就切成幾段
4,把面段立起來按扁,搟成圓形,先抹一層植物油,再撒少許鹽,撒一薄層干面粉,半徑劃一刀,拎起一角往起卷,卷到頭后封口
5,立起來按扁,搟成餅
6,電餅鐺刷植物油,上下火預熱,碼入面餅,烙熟至鼓起,金黃,出鍋
二,吃面條
在石頭節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慣。長長的面條下了肚,會帶來長壽和一年的生活順遂,健康平安。
熱湯面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掛面條,大白菜,雞蛋
2,白菜切成絲,洗凈后控水
3,炒鍋里加植物油燒熱,磕入雞蛋,煎成荷包蛋后先鏟出待用
4,鍋里放入蔥花熗鍋,倒入白菜炒幾下,放生抽提色,倒入清水燒開
5,下入面條,放入荷包蛋,加鹽調味,把面條煮熟,盛出上桌
三,吃炒豆子
在正月初十,一些地方有吃炒豆子的傳統風俗,豆子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食物,象征著生機勃發和子孫繁衍,是財富和豐收的象征。此外,噼里啪啦的炒豆子聲音,會驅邪避災,給家里帶來平安和好運氣。
炒鹽豆子的做法:
1,需要準備的食材:黃豆,鹽,五香粉
2,鍋里無需放油,直接倒入黃豆炒到有響聲,部分裂口,熟透,關火,黃豆盛入大碗里待用
3,找個小碗,放鹽、五香粉,加半碗熱水攪勻,快速倒在黃豆里,蓋上蓋子燜一會
4,等到黃豆粒伸腰,即可食用
正月初十忌1事:忌動石
在石頭節這天,不要坐在石頭上,這是對石頭神的大不敬。
也不要搬動石頭,不開山打石,不蓋房子,凡是用石頭做的石頭器具也不要搬動和使用,比如石磨、石碾子等,這種行為被稱為“石不動”。不動石器,是怕傷到了莊稼,會影響到一年的收成。
感謝閱讀。美食就是家的味道,有愛才能做得更好。我是寶媽小廚,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與鍋碗瓢盆交手多年,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喜歡三五好友相聚,鼓搗一些拿手好菜,也會分享家里的三餐,有家常菜、宴客菜、面點,湯羹、節氣民俗。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動動你的小手分享出去,歡迎常來哦,我在這里等你。碼字不易,禁止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