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來自農村家庭,參軍后轉業成為了一名工人,集工農兵身份于一身。運動開始前,他在上海一家工廠負責保衛工作,平時也就是看看門、做些雜活,沒多少人會特別注意到他。然而,當變革之風刮起,他迅速抓住機會,在眾人猶豫不決時果斷出擊,積極發起挑戰,將原來的廠領導拉下馬,并把他們推上了批斗臺。不過,與那些只知破壞的“造派”不同,王洪文奪權之后依然重視生產,確保了“革命生產兩不誤”,這讓他得到了張春橋等高層的關注,成為了上海市“造反奪權”的典型代表。
當時,國家領導人有一個理想,就是希望干部、工人和農民之間能夠自由轉換角色,實現真正的“工農治國”。
教員得知上海有個叫王洪文的人不僅成功掌握了權力,還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便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見一見他。這次見面后,王洪文的職業生涯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樣飛速上升:1969年被選為中央委員,到了1971年,隨著林彪事件的發生,他又進一步被提拔進入政治局,甚至成為了常委之一,最終躍升至黨和國家的核心領導層。到了1973年,法國總統訪華時,王洪文陪同毛主席接見外賓,位置緊鄰主席,顯示出他作為未來接班人的地位已經確立。
根據徐景賢的回憶,毛澤東確實對王洪文寄予厚望,耐心教導,悉心栽培。然而,王洪文的基礎實在太薄弱。王洪文的秘書肖木回憶道,有一次毛澤東提到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顯示出他對革命事業可能夭折的深切擔憂,而王洪文竟然連張勛是誰都不知道,還問毛澤東“辮子兵”是怎么回事,毛只能讓他自己去查資料。
在中共十大召開之前,王洪文前往上海進行調研。一到市委康平路的辦公室,他就急忙派人去找朱永嘉。原來,毛澤東曾建議他閱讀《后漢書·劉盆子傳》,但他看不懂其中的意思,不明白毛澤東的意圖。于是,趁著這次回上海的機會,他趕緊找朱永嘉幫忙解釋。
毛教員說過:《水滸》好就好在投降。
那么,《劉盆子》好在哪里?
在上面的視頻里,劉盆子作為一個人是合格的,他是聰明人,他也知道怎么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但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成就,也只是下跪罷了。作用很有限,寄托于幾個軍閥大佬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讓他們盡可能約束自己的軍隊,不要擾民、不要劫掠。
毛澤東在當時的歷史時期,讓王洪文讀《劉盆子傳》可能是有著特殊的寓意。要知道, 劉盆子得到權力的方式很特殊,是由赤眉軍直接給予的,而不是通過個人能力或戰績獲得的。因此,他的權力并不穩固,一旦失去外部支持,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劉盆子想要真正帶領赤眉軍走向勝利,他應該動員廣大民眾,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并通過策略逐步增強自己的權威。
如果你是劉盆子,你要帶領赤眉軍走向勝利,應該怎么辦?很簡單,動員廣大的勞動群眾, 成立劉氏衛隊,或者也可以叫民兵組織。然后拉一派打一派,慢慢樹立權威。可惜的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